在北京,长辈们总说“选一块安心地”是身后事里最要紧的事。作为京城北边靠口碑传起来的生态陵园,天寿陵园常常出现在家庭讨论的清单里——毕竟离市区不算远,开车走京藏高速40分钟就到,园区里还有银杏林、天鹅湖,像个森林公园。但很多人第一次迈进陵园大门时,问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:“这里的墓地产权是多少年?
国内墓地产权的问题,得先掰扯清楚一个核心:它和房产的“70年产权”压根不是一回事。根据《殡葬管理条例》,公墓的土地使用权通常以20年为一个维护周期,但这“20年”不是“过期就把墓收走”的意思。天寿陵园的客服经理王姐跟我说过句大实话:“咱们国家的土地都是国家的,陵园是拿了建设用地使用权,然后把这块地上的‘安葬权’和‘维护服务’卖给你——你买的不是土地本身,是能在这埋亲人,还有我们帮你照看这块地的权利。”
最让家属揪着心的“20年后怎么办”,天寿的做法挺实在。他们会提前整整一年提醒你续交维护管理费,费用大概是当年买墓穴价格的5%到10%。比如2010年在天寿买了双穴的李阿姨,去年就接到了陵园的电话:“阿姨,您家的维护期快到了,要是方便的话过来续下费?”李阿姨去了之后,交了三千二,续了下一个20年。“我本来以为要花好多钱重新买,结果就跟小区交物业费似的,续的是人家帮你扫墓碑、浇花的服务。”李阿姨笑着说,“而且人家还帮我把墓碑上的青苔刮了,比我自己擦得还干净。”

还有人把“墓地产权”和“房产70年”混为一谈,其实完全是两码事。房产是你买了房子的所有权,就算70年到期了,还能续;但墓地是“使用权+服务”的组合——你能一直用这个墓,前提是按时交维护费。天寿的合同里写得清楚:只要你续交管理费,这个墓就一直是你家的;万一真遇到政府要规划搬迁,他们会给你换一块差不多位置、差不多大小的墓,或者按当时的价格赔你钱。“我就怕万一哪天这儿拆了,找不到亲人的墓。”之前咨询的张叔叔说,“后来人家给我看了合同,又带我去看了他们跟政府签的土地使用证,我才放心。”

比起“产权多少年”,更重要的是这个陵园能不能“活”得久。天寿从1997年开园到现在,已经26年了。我去年秋天去采访,园区里的银杏林全黄了,风一吹,叶子落得满地都是,保洁阿姨正蹲在地上捡落在墓碑上的叶子。天鹅湖里的黑天鹅正带着小天鹅游,旁边有个小朋友指着天鹅喊:“奶奶,你看,小鸭子!”旁边的阿姨笑着纠正:“那是天鹅,你爷爷在的时候,这儿就有天鹅了。”
经常去天寿扫墓的张先生跟我说:“我父亲埋在这里18年了,每次来都觉得像回老房子。门口的保安还认识我,会跟我说‘张哥,又来了?’;卖花的阿姨知道我父亲喜欢菊花,每次都给我留最好的;连里面的理发师(陵园里有免费给老人理发的服务)都记得我母亲的头发要剪短。”张先生说,“我更在意的是,等我老了,这里还在,还能让我的孩子找到爷爷奶奶的墓。”

说到底,墓地产权”的所有疑问,不过是想求一个“稳”字。怕亲人的安息地不稳定,怕自己的心意被辜负。天寿用26年的日子给出了答案:所谓“长期”,不是合同上的数字,是每年春天准时开的玉兰花,是每天都擦得发亮的墓碑,是客服经理记住你家亲人的名字,是哪怕过了二三十年,还能笑着对你说:“阿姨,该续费了,我帮你办。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