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北京城区出发,沿京承高速往北四十公里,就能摸到九公山的山影——它像一块被长城线缝在燕山余脉上的翡翠,背靠明代古长城的残垣,面朝密云水库的粼粼波光。很多人第一次来这儿,不是为了爬长城,而是为了找一块“能跟山和长城一起呼吸”的地方——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就藏在这片山林里,连风掠过的时候,都带着长城砖缝里的野草香。
九公山的特别,从来不是“一个普通的纪念林”。它是国内少有的“长城主题生态纪念林”,规划的时候就顺着山形走:低处的平坡种满侧柏和银杏,每棵树底下都留着给生命“扎根”的位置;高处的台地沿着长城的走向排开,墓碑的石材特意选了和长城砖接近的青灰色,连刻字的字体都参考了明代长城碑刻的笔锋。工作人员说,去年有个研究长城的学者来选墓,摸着一块墓碑的边角叹:“这石头的纹路,跟我在金山岭摸过的长城砖一模一样——原来生命的终点,也能接得上历史的起点。”
最近常有读者问: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官网的最新价格到底是多少?其实打开官网就能看见,价格表是跟着“与山和长城的距离”走的——最贴近自然的树葬,价格从8万起,选一棵长势好的侧柏或银杏,把骨灰埋在树底下的生态降解盒里,连墓碑都是树身上的金属铭牌,刻着逝者的名字和一句悄悄话;要是想选能看见长城的立碑位,价格从18万起,碑型分传统中式和简约现代两种,中式的碑顶刻着小长城砖的纹路,现代的则用透明石材嵌着长城的老照片;家族墓的话,位置都在纪念林的“长城望台”区域,能看见完整的长城烽火台轮廓,价格从50万起,最多能放六位亲人的骨灰,像把一个家族的故事,叠放在长城的视线里。
官网的价格表底下,还藏着一行小字:“所有价格均包含20年园区维护、墓碑定制、每年一次的清明祭祀服务,以及长城文化讲解——我们卖的不是一块地,是让逝者‘住在’长城边上的资格。”上个月我去采访,碰见一对中年夫妻在选墓,妻子指着价格表说:“我爸生前总说,他当年在长城脚下当知青,半夜爬长城看星星,现在要是能葬在这儿,肯定能找着当年的星星。”工作人员笑着补充:“上周有个小伙子选了树葬位,特意加钱把铭牌换成了铜制的长城砖造型——他说爷爷是老军人,最骄傲的就是跟孙子说‘我当年守过长城’,现在让爷爷的名字‘长’在长城边上的树上,比任何奖状都强。”

说到底,九公山的价格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。它是“能看见长城的清晨”的价格,是“树影里听得到长城风”的价格,是“把亲人的名字,刻进长城边上的石头或树里”的价格。如果你想知道最新的价格,直接上九公山长城纪念林的官网就行——首页的“价格查询”按钮点进去,每一款墓型都配着实景照片:树葬位的照片里能看见长城的烽火台在树顶露个头,立碑位的照片里能看见密云水库的水光映在碑面上,连家族墓的照片都拍了夕阳下的长城,像给墓区裹了一层金边。
有天傍晚我离开的时候,看见纪念林的工作人员在给树葬区的树浇水。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刚好叠在长城的残垣上。他抬头看见我,笑着说:“你看,这影子像不像把今天和昨天连起来了?我们做的事儿,就是把人的最后一段路,跟长城的路接起来——毕竟,长城都站了几百年,我们的亲人,也该有个能站得久的地方。”

风里飘来侧柏的香气,远处的长城在暮色里变成一道暗灰色的线,像谁用铅笔在山尖上画了一笔。我突然明白,九公山的价格表,其实是一张“通往长城的门票”——不是给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