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樱花的淡香掠过宝云岭墓园的入口,张阿姨攥着丈夫的照片站在人群里,抬头望着“宝云岭墓园”的石牌坊,忽然想起女儿昨天反复提醒的话:“妈,明天去之前记得先预约啊。”——这也是最近每一位来宝云岭的家属都会碰到的“灵魂拷问”:到底要不要预约?其实答案藏在不同的场景里,更藏在墓园对“温度”的考量里。

清明前的宝云岭像被按下了“快进键”。早上七点不到,入口的车已经排到了两公里外的路口,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举着“预约通道”的牌子来回走,喇叭里循环播放着“未预约的家属请先到旁边登记”。去年清明,住在通州的王姐就吃过没预约的亏:她凌晨五点起床,带着儿子坐了一个半小时地铁,到墓园门口时已经七点半,结果排了整整40分钟队才进去,等找到丈夫的墓碑,太阳已经晒得人睁不开眼,儿子的额头上全是汗,手里的菊花都蔫了。而她的邻居李阿姨提前三天在公众号上约了九点的时段,到了直接走快速通道,停车场还有专门预留的车位,甚至有引导员带着她们直接找到墓碑——“本来以为预约麻烦,没想到省了这么多事”,李阿姨说的时候,手里的百合还沾着晨露。

宝云岭墓园需不需要预约-1

其实除了清明、冬至这两个传统祭扫高峰,宝云岭平时的日子要“清静”得多。周中的上午,墓园里的香樟树影铺在青石板路上,偶尔有一两个家属捧着鲜花慢慢走,工作人员在花坛边修剪冬青,看见人过来会笑着点头:“要不要帮忙找墓碑?”这时的宝云岭不需要预约,随来随进。就像上周二,刚退休的陈先生带着老父亲来扫爷爷的墓,父子俩沿着樱花道慢慢走,陈先生给父亲讲小时候爷爷带他爬树的事,父亲摸着墓碑上的名字,轻声说“你爷爷要是能看见现在的墓园,肯定高兴”——这样的时光,没有人群的打扰,才是祭扫该有的样子。

也有“急着来”的情况。比如家里老人刚去世,想尽快选个吉日安葬;或者外地亲属赶回来,只能停留一天急着祭扫。这种时候不用慌,宝云岭的“绿色通道”一直开着。上个月,从深圳赶回来的刘女士就碰到了这事:母亲突然去世,她订了最早的机票,凌晨三点才到北京,抱着母亲的骨灰盒站在墓园门口时,天刚蒙蒙亮。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,立刻联系了业务部的同事,半小时内就帮她选好了靠山脚的墓地,还帮忙布置了简单的安葬仪式——“我以为要等好几天,没想到这么快”,刘女士擦着眼泪说,“母亲生前最喜欢安静,这个位置正好能看见远处的山。”

说到预约的方式,其实一点都不麻烦。关注“宝云岭墓园”的公众号,点击底部的“预约祭扫”,填好姓名、身份证号和想去的时间,提交后会收到一条确认短信;要是不会用手机,打墓园的客服电话010-xxxxxxx也行,客服会帮你登记;实在不行,到了入口处找工作人员,他们会带着你在预约机上操作,两分钟就能搞定。小贴士要记好:旺季建议提前3天预约,尤其是清明前一周;带好身份证,入口处要核对信息;要是临时有事去不了,提前一天取消就行,别占着名额。

说到底,宝云岭的预约制度从来不是“门槛”,而是“缓冲垫”——旺季时帮你避开人流,平时让你享受清静,急的时候给你开绿灯。就像墓园门口的那排樱花树,春天开得热热闹闹,秋天落得安安静静,不管什么时候来,它都在那儿等着;而预约这件事,不过是想让每一位来的人,都能好好和想念的人“说说话”,不用在人群里着急,不用在风里排队,不用带着遗憾离开。

下次再来宝云岭,要是再问“要不要预约”,不妨先想想:你是想在清明的樱花里慢慢走,还是想在周中的午后静一静?答案其实早就藏在你心里——而宝云岭,一直都在等着你的到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