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西南郊的西山脚下,太子峪陵园区像一块被松针裹住的“静土”——沿着莲石路往南,穿过几片杏林,就能看见园区的大门,门口的石狮子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样子,鬃毛上沾着点松脂,特别有烟火气。很多老北京说起“送亲人最后一程”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儿,不是因为它有多豪华,是因为它“像老家的后山”——有树、有风、有邻居,连墓碑上的刻字都带着点家常味。但问起价格,不少人都有点“犯晕”:同样是立碑,怎么有的八万有的三十万?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太子峪的价格“门道”,帮大家心里有个准谱。

太子峪的墓地价格,其实是“按需求分层”的。最便宜的是生态葬,比如树葬、花坛葬,价格大概3-5万元。我有个朋友去年给父亲选了树葬,就在园区西北角的“常青林”里——一棵老松树底下挖个小坑,把骨灰埋进去,上面种了株月季,园区给了个带编号的铜牌,挂在松树上。他说“父亲生前爱养月季,这样倒像把他的花搬到了树上”,而且每年清明,园区会派专人引导到树前,不用挤着找位置,倒也清净。普通的立碑墓是最主流的,价格在8-15万元之间,大多是长方形的花岗岩碑,刻着“先考×××之墓”,旁边留着刻子女名字的地方。我邻居张阿姨选的就是这种,位置在园区中间的“福泽区”,靠近主路,每次去祭祀不用走太远,她说“年纪大了,爬不动坡,选个近的比什么都强”。要是想选“有景观”的,比如能看到西山或者园区内“太子湖”的,价格就得20万往上了——观山阁”区域的墓,站在墓碑前能看见西山的轮廓,像幅淡墨画,价格大概25-35万元,还有的精品墓用了汉白玉雕成花瓣形状,刻着“永远的妈妈”,价格能到四十万,说是设计师专门定制的。

其实价格差的“秘密”,藏在“位置、墓型和附加值”里。先说位置——太子峪里的“热门区域”从来不是什么“豪华区”,而是“有烟火气的地方”。比如靠近“太子峪纪念林”的区域,那里有几十棵三四十年的老松树,树下还留着老人们以前放的供果盘,特别有“邻居感”,价格就比边角区域贵3-5万;还有“家族墓区”,能放2-4个骨灰盒,因为能把几代人凑在一起,价格比普通墓贵10万左右,但很多家庭愿意选,说“逢年过节,一大家子在这儿聚,像吃团圆饭”。然后是墓型——艺术墓比普通立碑贵,比如把墓碑雕成书本或者小提琴形状的,比普通的长方形立碑贵个七八万,因为设计和工艺成本高。园区的“终身管护”也藏在价格里——太子峪的管护是包含在墓价里的,比如每年免费清理墓碑、修剪周围的花草,甚至帮着换墓前的鲜花,这部分虽然不单独收费,但其实也算进了总价,比如同样的墓,要是没有管护服务,可能能便宜1-2万,但老客户都说“这钱花得值,年纪大了爬不动坡,有人帮忙照顾墓碑,放心”。

很多人问“怎么选才不踩坑”,其实核心就一个——“跟着需求走”。要是预算有限,生态葬真的不错,虽然没有立碑,但“把亲人埋在花底下”,倒符合很多老人“入土为安”的想法;要是在意“看得见的牵挂”,选普通立碑就行,选的时候注意避开低洼处(怕下雨积水)、避开风口(怕冬天风大)、避开离厕所近的地方(味道不好),尽量选朝南或者朝东的,阳光能照到墓碑上,看着暖和。要是想给亲人选个“有温度”的位置,可以看看园区里的“老碑区”——那些有二三十年历史的区域,旁边的树都长得比人高,墓碑上的字都被风吹得有点模糊了,

太子峪陵园区墓地价格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