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槐花香钻进车窗时,我正跟着导航往昌平南口走。朋友说要去长安园看她妈妈,"不是扫墓,是给桃树浇水"——去年春天,她把妈妈的骨灰埋在桃树下,如今小树苗已经抽了新枝,叶片上的绒毛还沾着晨露。

长安园的地址说起来并不复杂,坐落在昌平区南口古镇西北的山脚下,京藏高速出南口出口后转京银路,再走两公里就能看见路边的木牌。可真到了跟前才发现,这地址不是冰冷的坐标,是山岗上漫开的绿意,是风里飘来的松针香,是青石板路上刻着的"归园"二字。上周去的时候,门口的保安大叔坐在竹椅上摘香椿,看见我们就笑:"来得早,山上的桃花刚开,顺着主路走,第三片林是桃区。"

进了门才懂什么叫"以树为墓"。没有高耸的墓碑,没有冰冷的石棺,每棵树都是一个"家"。国槐区的树最老,树干上的铜牌泛着旧光,有的刻着"先父张德福 1937-2018",有的刻着"爱女小棠 1995-2021",旁边挂着家属系的红绳,绳结里塞着桂花糕的糖纸、孩子的小画片——有个铜牌旁贴了张蜡笔画,歪歪扭扭的太阳底下,一个小人举着气球,底下写着"妈妈在树上看我"。海棠区是春天的主角,四月末满树的粉花堆得像云,有位阿姨蹲在树坑里拔草,抬头看见我们,笑着说:"我家老周就爱海棠,以前在院子里种了三棵,现在这儿的海棠比家里的还旺。"

其实最打动人的,是长安园的"活"。园区里有间小木屋,摆着竹椅和陶壶,管理员李姐说,这是"思念茶歇处"——来的人可以坐会儿,喝杯温热的枸杞茶,要是想和亲人说说话,木桌上有便签纸,写了可以贴在木屋的墙上。墙上贴满了:"爸,今年我评了先进,给你带了二锅头";"妈,小宇会爬了,昨天还抓着桃树的枝桠笑";"老伴儿,我把你最爱的兰花移到树底下了,你闻闻香不香"。李姐说,每到清明,园区会组织"种树礼",家属可以自己选小树苗,和工作人员一起种下,"去年有个小伙子,选了棵银杏,说爷爷以前教他认银杏叶,现在爷爷变成银杏,他要每年来量树的身高"。

北京树葬长安园骨灰林地址-1

从长安园出来的时候,太阳已经爬到山尖,风里飘着桃香。朋友抱着刚从树上摘的桃花枝,说:"以前总觉得地址是个冷冰冰的点,现在才明白,这儿的地址不是X路X号,是国槐的绿廊,是海棠的花云,是每棵树里藏着的思念。"是啊,长安园的地址从来不是终点,是生命换了件绿衣裳,继续在风里、在花里、在每一片新叶里,陪着我们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