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的秋天总藏着些温柔的角落。上周去昌平办事情,路过万佛华侨陵园,门口的银杏道已经黄透了,风一吹,叶子像小扇子似的飘下来,落在路边的石凳上。想起去年陪同事老张来选墓,他蹲在放生池边,看着里面的鲤鱼摆尾,突然说:“我妈以前在阳台养过金鱼,每天早上都要喂,这里倒像把她的阳台搬来了。”那天我们聊了很多,其中最关心的,万佛华侨陵园的墓地多少钱一座”——其实这个问题,从来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能回答的。

万佛华侨陵园不算新,1994年就建了,是北京市侨办主管的华侨陵园,主要服务于华侨、华人以及他们的国内亲属。它坐落在昌平的山脚下,背靠着大杨山,前面有片小湖泊,里面种着荷花,夏天开得满池都是。园区里的树比别处密,有银杏、国槐、侧柏,还有几株老枣树,据说是建园时就保留下来的。沿着主路走,能看到万佛塔,塔身刻着上万尊小佛,阳光照上去,金箔闪闪的;旁边的观音殿里,香火淡淡的,偶尔有老人来拜一拜,脚步很轻。这样的环境,本身就是价格的一部分——毕竟谁都想让先人住得“舒服”。

万佛华侨陵园墓地多少钱一座-1

先说墓型,这是影响价格最直接的因素。最亲民的是生态墓,比如树葬,就是把骨灰埋在树下,立个小牌子,上面刻着名字和一句怀念的话,有的还会种株月季或者菊花。这种墓型价格几万元起,适合喜欢“归于自然”的家庭——去年有个客户选了树葬,选了一棵玉兰树,说“我爸以前总说,等退休了要在院子里种玉兰,现在也算圆了他的愿”。然后是传统立碑,材质不一样,价格差很多:汉白玉的碑身细腻洁白,刻字也清晰,但价格要高一些;花岗岩的性价比高,耐风化,颜色也稳,很多家庭会选这个。传统立碑的价格从十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,主要看材质和大小。再就是艺术墓,算是“定制款”,比如有的客户会要求做个小雕塑,比如先人生前喜欢拉二胡,就刻个二胡的造型;或者把先人的书法刻在碑上,这种墓型的价格就没个准儿了,得看设计和材质,有的要几十万元,有的甚至更高。

位置也是个“隐形因素”。就像买房子要看学区和地铁,选墓也看“景观位”。比如靠近万佛塔的区域,站在墓前能看到塔尖,远处的山也能望到,祭扫的时候,阳光从塔的缝隙里漏下来,感觉很温暖,这样的位置价格就高一些。还有放生池旁边的区域,能听到流水声,有的墓前还能种上荷花,喜欢热闹的家庭会选这里。相反,园区深处的位置,比如靠近侧柏树林的地方,更安静,人少,价格就稍低一点——我有个朋友选了那里,说“我妈怕吵,这里像她以前的菜园子,没人打扰”。朝向也有影响,比如坐北朝南的传统布局,很多人觉得“风水好”,价格也会比其他朝向高一点。
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服务。万佛华侨陵园的服务是终身制的,比如每年春天会帮你给墓前的花树浇水,秋天扫落叶,平时有人打扫墓区的卫生,遇到祭扫高峰,还会有工作人员引导停车。这些服务虽然看不见,但也是价格的一部分——毕竟以后每年来祭扫,不用自己扛着扫帚扫叶子,也不用怕花树死了没人管。针对华侨还有些优惠政策,比如符合条件的华侨亲属,能享受一定的折扣;还有惠民墓型,是专门给普通家庭准备的,价格更实在,比如小一点的立碑,或者组合墓,能葬两辈人,这样分摊下来更划算。

其实选墓这件事,从来不是“越贵越好”。就像老张最后选了靠近侧柏的生态墓,他说“我爸妈一辈子省吃俭用,喜欢种玉米,现在埋在树底下,旁边能长草,能开花,比那种大石碑更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