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去凤凰山陵园看去世的朋友小夏,沿着梧桐道往上走,风里飘着金桂的香——她的碑前还摆着上周她妈妈放的百合,花瓣有点卷了,但颜色还鲜。守墓的陈叔端着保温杯过来,指了指不远处的碑群:“最近来问价的人多,有的蹲在地上摸碑石纹路,有的拿着手机记数字,还有的站在台阶上叹气。”我蹲下来抚了抚小夏碑上的刻字——她生前爱画的小猫咪,刻得歪歪扭扭的,忽然想写点什么:关于凤凰山的墓价,不是冰冷的数字,是一个个家庭的心事。

凤凰山的公共墓地价格,像揉进了生活里的烟火气——没有虚高的“天价”,也不是一刀切的便宜,全看你要什么“模样”。最常见的传统立碑墓,材质分花岗岩和大理石:花岗岩耐晒,碑面不容易长青苔,3-5万就能选个中等位置;大理石更光滑,刻字清晰,价格要贵2万左右。双穴的话,加1-2万——陈叔说,好多老人怕孤单,都要选双穴,“毕竟一起过了几十年,分开了会想”。再说说生态葬——这两年年轻人问得最多: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配个刻着名字的小铜牌,才1万出头;花葬更巧,骨灰和花籽一起埋,春天能开出蓝紫色的小花,碑是块青石板,嵌在花池里,才8000多;草坪葬是铺着麦冬草的小土丘,碑是卧着的,1.2万左右——陈叔说,去年有个90后姑娘选了花葬,说“我妈生前最爱的绣球,以后每年都能看它开”。

价格差在哪儿?其实都是“人的需求”闹的。比如位置——凤凰山是缓坡,朝南的“凤栖岗”最贵,阳光从早8点照到下午4点,碑前能晒到太阳,家属祭祀时不用蹲在阴影里,同类型立碑墓比朝北的贵1万多;离主干道近的“福临路”,离停车场就5分钟,适合家里有老人的——上次有个阿姨说,老伴生前腿不好,走不了远路,所以咬咬牙选了这儿,比山上的贵20%;山顶的“望云区”要走15分钟台阶,安静得能听见鸟叫,价格就便宜——上次帮同事问,花岗岩立碑才2.8万。还有配套:有的墓位旁边有小亭子,能放祭品;有的有水龙头,方便打扫;甚至有的墓前留了块小空地,能种家属带的花——这些“贴心”,都要加个三五千。

凤凰山陵园公共墓地价格-1

选墓不是“买贵的”,是“买对的”。邻居张阿姨去年给老伴选了树葬,在“松涛区”的马尾松里,铜牌刻着“老周,爱钓鱼的老头”。她跟我说:“不用买大碑,他生前最烦‘铺张’——每年清明埋把他爱喝的茉莉花茶,看松针抽新绿,像他坐在那儿钓鱼,比立个大碑踏实。”还有小夏的妈妈,选了“花语区”的花葬,说小夏生前最爱的绣球花,今年春天真开了——粉白粉白的,比碑上的照片还鲜。陈叔说,最近选生态葬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不是因为便宜,是觉得“这样的离开,像换了种方式存在”——比如有对年轻夫妻,说以后要选花葬,刻“爱打游戏的老男孩”和“爱吃糖的小女孩”,“等我们老了,一起在花里‘住’着,多好”。

凤凰山陵园公共墓地价格-2

昨天再去凤凰山,碰到一对老人在选墓——老爷爷拄着拐杖,老奶奶扶着他,站在树葬区的松树下。老爷爷说:“就这儿吧,安静,能听见鸟叫。”老奶奶翻着价格单:“才1万2,比楼下菜市场的摊位还便宜——咱们攒的钱,够买两棵树。”风把老奶奶的围巾吹起来,老爷爷伸手帮她理了理,阳光穿过松枝洒在他们身上——忽然觉得,凤凰山的价格单上,那些数字从来不是“冰冷的”,是“牵挂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