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陪朋友阿林去九公山,他要给去世的母亲送一盒她生前最爱的驴打滚。我们沿着京承高速往北开,过了怀柔城区的收费站,路两边的风景忽然慢下来——原本挤着高楼的视野,换成了层层叠叠的山,深绿的松柏间漏着几簇金黄的银杏,像谁把秋天的信笺揉碎了撒在山上。
"快到了,"阿林指着前方的路标,"过了渤海镇的牌坊,就能看到纪念林的指示牌。"九公山长城纪念林就藏在怀柔渤海镇的山坳里,挨着黄花城水长城的余脉。车顺着怀黄路拐进村庄,路边的果树压着沉甸甸的柿子,路过的老太太坐在门槛上剥玉米,看见我们的车,笑着点头,像在跟回村的晚辈打招呼。
其实找这里一点都不难。自驾的话,从京承高速13号出口出来,往怀柔城区方向走,顺着怀黄路一直开,沿途的路标会贴心地指引你——过了"渤海镇"的石牌坊,再走两公里,就能看见"九公山长城纪念林"的蓝底白字牌。要是坐公交,916快到怀柔汽车站后,转乘H23路就行。H23路像条穿街走巷的老街坊,会慢悠悠穿过村庄、果园和农田,窗外飘着苹果的甜香,偶尔有孩子追着车跑,像极了小时候回外婆家的路。
等我们停好车,踩着石板路往纪念林里走,风里忽然裹来松涛声。抬头看,远处的山脊上,长城的烽火台正静静立着,像位守了千年的老人。阿林捧着驴打滚,脚步放得很轻,路过一棵开着白色小花的野菊,他忽然说:"我妈以前总说,要是有一天走了,就找个能看见长城的地方——她年轻的时候跟着我爸爬过黄花城长城,说那长城是'贴在山上的龙'。"

进了纪念林的核心区,石板路两旁的柏树长得整整齐齐,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来,在地上织成碎金。阿林的母亲葬在半山腰的一个位置,旁边有棵小松树,是去年清明他亲手种的。他把驴打滚轻轻放在碑前,摸了摸碑上的照片:"妈,你看,这里能看见长城,跟你说的一样。"风忽然吹过来,把碑前的纸花吹得晃了晃,远处的长城上,似乎有个模糊的身影,正朝着我们这边望。
其实九公山的"地址"从来不是一串生硬的文字。它是京承高速旁飘着的栗子香,是H23路公交窗外掠过的玉米地,是渤海镇牌坊下卖糖葫芦的老爷爷,是长城脚下吹过的松风。当你顺着这些线索找到这里,不是抵达了一个"地点",而是找到了一个"归处"——就像阿林说的,"以前总觉得思念是飘着的,现在站在这里,能摸到风里的长城气息,能看见母亲生前爱的风景,忽然就踏实了。"
那天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长城染成了橘红色。阿林望着纪念林的方向,轻声说:"下次来,要带她爱吃的山楂糕。"风里传来远处的鸟叫,混着松涛声,像谁在轻轻应着。而九公山的地址,就像一把钥匙,替我们打开了一扇门——门里是长城,是山,是风,是那些没说够的话,没陪够的时光,终于能在这方天地里,慢慢沉淀,慢慢安放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