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西北郊的风里,还裹着长城砖缝里的古韵,沿着京藏高速往南口方向走,绕过几处成排的白杨树,红泥沟村的路标就藏在树影里——长城华人怀思堂,便落在这个安静的小村里。

很多人第一次来,都会被这里的环境撞进心里:三面小山像被揉皱的绿绸子,轻轻裹着怀思堂,前面的水库映着蓝天,水面飘着几支残荷,连风都慢下来,像怕惊碎了什么。怀思堂的建筑很“贴”长城:青灰色墙体刻着云纹,屋顶飞檐翘得像烽火台的角,门廊柱子雕着城砖图案——设计师说,要让它“长在长城的文脉里”。走进堂内,迎面是“华夏同根”的影壁,笔墨厚重得像颜真卿的碑帖,旁边玻璃柜里摆着海外华人捐的长城砖拓片,每一道纹路都藏着岁月的温度。

具体地址很好记: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红泥沟村甲1号。自驾的话,京藏高速南口出口下,左转进南辛路,两公里后见蓝色路标右转,村里小路旁有农家院的向日葵,再走五分钟,就能看到青灰色正门——门口石狮子眼睛微眯,像在守着一院子的思念。公共交通也方便:地铁昌平线到西山口站,转昌11路到红泥沟村站,下车往村里走三百米,就能听见堂内的钟声。周末还有市区直达班车,德胜门城楼下面九点发车,坐满了拎着鲜花的人。

为什么选这里?运营的张姐说,当年跑了二十几个地方,最后定红泥沟,就因为抬头能看见长城的烽火台。“长城是华人的根啊,”她擦着供桌的浮尘,“去年美国来的老华侨,一摸墙就哭——他说,这墙像长城的砖,像老家的门槛。”有次见海外华人带着孩子来,指着窗外烽火台说:“看,那是咱们祖先守过的地方,现在咱们把奶奶的名字放在这里,就像让她也守着长城,守着家。”

长城华人怀思堂地址在哪里-1

其实怀思堂的地址,从来不是个地理坐标。它是长城脚下的风,是红泥沟村的向日葵,是海外华人行李箱里的车票,是每一个思念者心里的“家”。当你沿着小路走到这里,抬头看见长城的轮廓,低头摸着怀思堂的墙,忽然就懂了:所谓思念,从来不是抽象的情绪,是能触摸到的、带着长城温度的存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