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选墓地或者去祭扫,很多人心里头第一个冒出来的问题不是别的,是“这地方好找吗?”毕竟要是绕了八圈还没到,原本揣着的心意都被折腾得淡了。通惠陵园的地址,倒像特意选了个“不藏着掖着”的地儿,就贴在老北京的脉络里,顺着通惠河的水就能摸过去。

想找通惠陵园的话,先记好这个位置——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通惠河南岸。别嫌这地址普通,恰恰是这份“融在烟火里”的普通,让它成了不少人的首选。朝阳区本身就是北京的“活泛地界”,离国贸、CBD也就几站地铁,就算住在东边的小区,开车半小时也能到。再说通惠河,那可是条载着故事的河,当年郭守敬凿开它连通南北漕运,元世祖忽必烈亲自赐名“通惠”,如今河面上虽没了粮船,柳树上的风还留着当年的劲儿,吹得陵园里的松柏沙沙响,倒像在跟先人唠着“当年漕船过的时候,这岸边得多热闹”。

往交通方面说,通惠陵园的位置算是“贴着公共交通走”。坐地铁的话,最方便的是八通线高碑店站,A口出来顺着通惠河南岸的步道往西走,路过几个摆着祭祀鲜花的小摊子——有卖白菊的,有卖勿忘我干花的,老板会笑着问“去陵园吧?往前再走500米”。大概15分钟就能看见陵园的红门,门楣上刻着“通惠陵园”四个金字,不算显眼,但一眼就能认出来。要是坐公交,475路、506路到“高碑店桥东”站,下车往南走50米就是步道入口。自驾的话更省心,从东五环高碑店桥下来,沿着通惠河南路往西开800米,就能看到蓝底白字的陵园标识,门口有个免费的小型停车场,周末也不会挤得转不开身——毕竟不是深山里的陵园,停车这点事儿不用犯愁。

通惠陵园墓地地址-1

再说说陵园周边的样子,倒不像很多人想的“荒僻”。西边挨着高碑店古家具街,街两边的店铺摆着老红木桌子、雕花木椅,偶尔能听见锯木头的“吱呀”声,透着股子老北京的烟火气;东边是通惠河文化广场,傍晚有阿姨跳广场舞,音乐声飘过来,倒让陵园显得不那么冷清。有时候祭扫完,还能去广场旁边的小超市买瓶冰可乐,跟老板聊两句“今天人多吗?”“我家老头就葬这儿,每周来擦回碑”,像在自己家附近唠家常。还有门口的便利店,老板能记住常来的人——“那姑娘上周来买过黄纸,这周该带她妈爱吃的桃了吧?”这种熟稔,比任何导航都让人安心。

其实细想,通惠陵园的地址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门牌号,而是“我能常来看你”的承诺。老北京讲究“倚水而居”,水是活的,通惠河的流水天天从陵园旁边过,像在给先人捎带点人间的消息:今天广场上的广场舞换了《小苹果》,门口的鲜花摊进了新到的百合,地铁口的煎饼摊涨了一块钱……这些细碎的日常,顺着河水漂过去,倒比安静的深山更让人觉得“亲近”。第一次来的人可能会问“这地方会不会太闹?”但真站在陵园里,听着柳丝拂过碑石的声音,听着远处传来的笑声,反而会觉得——“原来你离我这么近,原来你没走太远”。

通惠陵园墓地地址-2

想起上周碰到的一位阿姨,蹲在墓碑前剥橘子,橘子皮放在碑角,轻声说“爸,这是你爱吃的沙糖桔,我绕了三个超市才买到”。她抬头看见我,笑着指了指河边:“你看那柳树,跟我小时候家门口的一样,我爸要是活着,准得蹲在那儿钓鱼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柳丝飘过来,落在她发间,像有人轻轻拍了拍她的肩。

说到底,墓地的地址从来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“交点”——连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