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窗户时,我正对着抽屉里的旧照片发呆——奶奶走的第三年,我终于决定去温泉墓园看看她。出发前翻遍手机,才发现关于这个墓园的地址,不是冰冷的经纬度,而是一串带着生活温度的“路标”。

温泉墓园在京西北的山脚下,具体是海淀区温泉镇温泉村西北方向。从市区出发,沿着西北五环转温北路,过了温泉体育中心再往西两公里,就能看见路边那排缀着白菊的木栅栏——那是墓园的入口。不像其他墓园那样立着巨大的石牌坊,这里的入口更像邻居家的院子门,木栅栏上缠着青藤,门柱上挂着块旧木牌,用红漆写着“温泉墓园”四个字,字里还藏着去年冬天的雪痕。第一次来的人不用慌,只要看见路边停着几辆车,车后座摆着花束或水果,跟着走就对了——那些都是同路的人。

之所以叫“温泉”,不是园里有温泉,而是挨着北京老牌的温泉镇。奶奶在世时总说,温泉镇的水甜,煮出来的粥都比别处香。后来我才知道,墓园旁边的温泉村还保留着一口老井,井水温温的,冬天不冻,夏天凉丝丝的。上回祭扫时,我看见一位穿蓝布衫的老爷爷,蹲在井边打水,桶绳晃啊晃,打上来的水冒着轻烟。他说:“我老伴儿爱喝这水,以前总跟我来打,现在我打了给她浇在碑前——就像她还在的时候,我给她递茶那样。”老井旁边的墙根下,堆着几个倒扣的塑料桶,是专门留给祭扫的人用的,桶身印着“温泉村便民”的字样,字体歪歪扭扭,却比任何广告都贴心。

第一次找地址时,我跟着导航走岔了路,转到了温泉村的老巷子里。巷子里的墙面上爬着牵牛花,巷口的便利店摆着冰镇矿泉水和包装好的白菊。一位拎着菜的阿姨看见我抱着花,主动停下脚步:“找墓园吧?往前直走,过了那棵老槐树左拐就是。”老槐树的树洞里塞着很多小纸条,有的写着“我妈在第三区12排,找不着问门口的张叔”,有的画着歪歪扭扭的箭头,还有的写着“去年的白菊是在便利店买的,新鲜”。风一吹,纸条轻轻晃,像有人在小声说“这边走”。等我终于走到墓园门口,看见那排木栅栏时,太阳刚好爬到老槐树的树梢,光洒在木栅栏上,把白菊的影子拉得很长。

温泉墓园具体地址位置-1

进了墓园才发现,这里的“地址”更具体——每一排墓碑前都种着不同的花:第三区是月季,第五区是雏菊,奶奶的墓碑在第七区第8排,旁边种着她最爱的绣球。负责打扫的张叔看见我,笑着说:“你奶奶去年还跟我要过绣球花苗呢,说要种在阳台。”张叔的扫帚扫过落叶,把每排墓碑前的灰尘都扫得干干净净,就像在打扫自己家的院子。旁边的长椅上,一位阿姨正给老伴的墓碑擦照片,擦着擦着就笑了:“你看,今年我染了头发,跟你结婚时一样黑。”阳光穿过银杏叶洒下来,落在她的发梢上,也落在墓碑上“爱妻”两个字上。

现在再有人问我温泉墓园的地址,我不会只说“海淀区温泉镇温泉村西北”。我会说:“沿着温北路走,看见挂着白菊的木栅栏,看见老槐树上的纸条,看见井边打水的老人,看见种着绣球的第七区——那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地方,是很多人藏着思念的‘家’。”就像奶奶以前说的,地址从来不是坐标,是“能找到你的地方”。风又吹过来,我抱着花走向第七区,远远看见奶奶的墓碑前,已经摆着一束新鲜的绣球——是张叔替我种的吧?就像奶奶还在的时候,总有人替我想着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