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针的香气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长青园的入口处——第三棵银杏树下的石凳泛着浅黄的光,那是母亲去年秋天总拉我坐的地方。她曾说“等我走了,就埋在这棵树底下,看银杏叶落下来”,可上周我没预约就跑来,站在林子里红着眼眶,连跟母亲“坐会儿”的位置都没找到。
负责引导的张姐叹了口气,说起前阵有位老人带着儿子来,没预约就站在林子里念叨“想陪老伴坐会儿都没位置”,后来协调了半小时才找到僻静角落。我这才明白,预约不是约束,是给每份思念留足空间。回家后我打开长青园公众号,界面只有“预约思念”四个小字——填了姓名、电话,选了母亲喜欢的“金叶区”,还写了句“妈,我带了热栗子”。半小时后收到回复:“周三上午9点,金叶区第7排,石凳已擦,有阳光。”
周三清晨我抱着栗子过去,张姐早在路口等我,指着前方说“那排银杏叶最密,像你妈说的碎金子”。石凳果然锃亮,上面摆着母亲最爱的茉莉花茶,温度刚好像她的手。我坐下来把栗子放下,对着空气说“妈,栗子热的”,风里飘来茉莉香,连风都像母亲的呼吸。旁边有位姑娘抱着百合,工作人员递来温水说“你爸以前爱听鸟叫,我修了灌木丛,等会儿有麻雀来”,姑娘笑出泪:“我爸肯定说这姑娘贴心。”
那一刻我突然懂了,预约是“心意的邀请函”。它像小时候母亲留的热粥,等我放学才端上;像父亲留的新钢笔,等我生日才拿出来——不是麻烦,是让心意“刚刚好”。后来我看见有位阿姨,带着孙子蹲在墓碑前,孙子举着画说“奶奶,我预约了今天给你看我的画”,工作人员蹲下来跟孙子说“你奶奶以前爱摸你的头,我把墓碑旁边的草剪短了,你可以坐下来画”。阿姨抹着眼泪笑:“这预约,比啥都贴心。”

离开时风里又飘来松针香,我摸着石凳上的温度,想起母亲说“人活一世求安心”。长青园的预约哪里是给位置?是给心留个“家”——不是给身体,是给思念;不是给现在,是给永远。下次来我还会预约,因为我知道,母亲在那棵银杏树下,等着我带着热栗子,跟她“坐会儿”,而那个位置,永远为我留着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