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一周,我攥着奶奶的照片坐在电脑前翻网页,浏览器里跳出来的要么是几年前的旧信息,要么是零散的网友回复——想去天慈墓园看奶奶,最愁的就是班车时间。怕坐错车耽误事儿,我干脆提前两天去了宣武门的发车点,想找个靠谱的说法。

守着发车点的师傅姓王,穿着藏青色的工作服,正在擦车头的玻璃。见我过来问,他放下抹布指了指墙上的时刻表:“日常的话,宣武门和公主坟是两个主要发车点——宣武门早上6点半发第一班,之后每小时一班,末班车是下午4点;公主坟晚15分钟,6点45第一班,末班车也是4点。”他掏出手机翻出个表格给我看,“你记着,周末的话,间隔会缩到40分钟,怕有人周末有空过来。”说话间,一辆印着“天慈墓园专线”的公交车缓缓进站,师傅挥挥手:“这就是刚到的6点半那班,你要是今天走,现在就能上去。”

“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这种日子,可得早来。”王师傅搬了个小马扎坐下来,跟我唠起高峰时段的事儿,“去年清明,我凌晨5点就到这儿了,门口已经排了二十多个人。车队会提前两周加开临时班车,宣武门最早5点40就有车,末班车延到5点,中间每20分钟一班;公主坟那边也会同步调整,第一班6点,末班车5点15。”他摸出个小本子,翻到记着电话的那页:“要是拿不准,提前一天打车队电话问——87654321,别信网上的旧信息,说不定临时加开哪班车。”旁边卖煎饼的阿姨凑过来搭话:“我闺女去年冬至去,就是提前一天问的,赶上了早班,没排队。”

站在发车点等车的时候,我碰到了同去天慈墓园的张阿姨,她手里拎着一盒油酥饼——是她老伴儿生前最爱吃的。“我每次都坐8点那班,”她指了指刚进站的车,“司机小李认识我,会帮我把饼放行李架上,怕挤碎了。”上车后我发现,车厢扶手旁挂着个淡蓝色的小篮子,里面装着创可贴、矿泉水和薄荷糖,驾驶座旁还贴着张便签:“老人乘车请扶好,需要帮忙喊我。”小李师傅一边发动车一边笑着说:“常有岁数大的来,万一摔着或者渴了,这些能用上。”

去天慈墓园班车时间-1

车子驶出西二环,路边的高楼慢慢换成了绿树。车里很安静,有人望着窗外发呆,有人摸着手里的菊花,还有个穿校服的小男孩趴在妈妈腿上,轻轻说:“爷爷,我考了满分哦。”我把奶奶的照片贴在车窗上,看着阳光穿过玻璃洒在照片上——忽然觉得这班车跑得很慢又很稳,它载着的不是赶路的人,是揣着思念的人。那些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的时间,那些早来半小时的等待,那些司机师傅的贴心提醒,都是想多陪亲人一会儿的心意。

临下车时,小李师傅提醒大家:“墓园里风大,记着带件外套;门口有免费的热水,别买外面的矿泉水。”张阿姨拎着油酥饼跟在我后面,回头喊了一嗓子:“李师傅,下周我还坐你这班!”师傅笑着挥手:“我记着,给你留副座儿。”

其实关于天慈墓园的班车时间,哪需要什么复杂的攻略?不过是一群想赴约的人,把思念揉进了每一个发车点的等待里,把牵挂写进了每一班车的时刻表上。如果你也想去天慈墓园,记得提前查好时间——不是为了赶车,是为了多留点儿时间,跟心里的那个人,说说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