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路过社区的香樟树阵,风里飘着细碎的叶香,旁边的阿姨正和邻居聊:“你说现在想选个树葬,到底去哪找靠谱的?”这话让我想起上周去中华永久陵园的见闻——那个藏在天寿山麓下的“树的墓园”,或许能给有同样疑问的人一个答案。
中华永久陵园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的天寿山麓下,背倚天寿山的苍翠肌理,前绕十三陵水库的粼粼波光。从市区自驾走京藏高速转京新高速,大概40分钟车程;也能坐地铁昌平线到昌平站,再转公交314路直达园区门口。车刚进园区,就能看见两排高大的国槐夹道相迎,树影里藏着“生态树葬区”的指示牌,顺着木栈道走进去,连风都带着松脂和青草的香气。

园区的树葬区叫“绿影谷”,分为“青桐苑”“翠柏园”“玉兰谷”三个区域,每个区域的树品和氛围各有不同。负责接待的李姐告诉我,价格是根据树的品种、位置和养护标准定的:青桐苑是年轻的法桐林,树距稍宽,阳光能漏到地面的光斑里,适合喜欢开阔感的家庭,起步价2.8万元;翠柏园是成排的侧柏,树形像墨绿的塔,树叶摸起来扎扎的,带着松脂的清苦,价格在4.5万元左右;玉兰谷最受欢迎,种的是十年树龄的白玉兰,春天满树繁花像堆了一团团云,位置靠近园区的景观湖,价格大概6.8万到8.5万元。每棵树都有专属的金属铭牌,刻着逝者的名字和家人写的短句——爸爸的鱼竿,变成了树的枝桠”“奶奶的泡菜坛,藏在玉兰的根里”,不像墓碑那么生硬,倒像给树留了句悄悄话。
我在翠柏园遇到了正在给父亲浇水的张叔叔。他蹲在树底下,手里拿着个喷壶,水洒在柏叶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。“我父亲生前爱养盆栽,尤其喜欢侧柏,说它‘冬天不落叶,像个守家的老伙计’。”张叔叔摸了摸树干上的铭牌,上面刻着“老伙计,一起守着山”,“以前清明去公墓,总觉得冷,现在来这儿,摸得到树皮的温度,闻得到松脂的香气,就像父亲还坐在阳台的藤椅上,跟我聊当年在农村种果树的事儿。”旁边的园艺师傅走过,笑着跟他打招呼:“张哥,你这树最近长得旺,新抽了不少枝桠。”张叔叔抬头看了看树冠,眼睛弯成了月牙:“那是我爸在跟我报平安呢。”
离开的时候,路过玉兰谷,看见一个穿浅蓝连衣裙的姑娘坐在树底下,腿上放着本笔记本。风把纸页吹起来,露出上面的字:“奶奶,今年的玉兰开得比去年多,我带了您爱吃的枣糕,放在树底下了,您别嫌甜。”姑娘听见脚步声,抬头冲我笑:“我奶奶生前是小学老师,最爱玉兰,说它‘开得素净,像学生的作业本’。”她摸了摸树干,指腹沾了点树胶,“你看,这是树的眼泪吗?其实是它在长大的记号,就像奶奶以前给我画的身高线。”风里飘来玉兰的香气,裹着姑娘的话音,飘得很远很远。
很多人问,树葬是不是“随便埋”?其实不是。中华永久陵园的树葬区都是经过国土部门审批的林地,每棵树都有“身份证”,不会改变土地性质;园区还有专门的园艺团队,定期给树修剪、施肥、打药,每棵树都有健康档案——万一树生病了,会及时更换同品种的树苗,保证“树在,思念就在”。还有人问,会不会几年后就没人管了?李姐说,园区有“终身养护”的承诺,就算过了几十年,只要树在,园区就会一直照顾它,就像照顾一个永远的家人。
夕阳把天寿山染成了橘红色,我站在园区门口的石阶上,望着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