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刚把车停在灵山宝塔陵园的门口。隔着车窗望过去,不远的采摘园里已经飘起了笑声——穿红外套的小朋友举着竹篮往前跑,辫子上的蝴蝶结跟着晃;拎着布包的阿姨扶着老人慢慢走,嘴里念叨“慢点儿,枣枝儿就在前头”;连门口的保安师傅都笑着点头:“今儿来摘枣的人多,您往东边走,那片枣林的果子甜。

顺着指引往采摘园走,脚下的柏油路铺着细碎的银杏叶,踩上去沙沙响。一进园子,最先撞进眼里的是满树的枣子——像串着小红灯笼似的挂在枝桠间,阳光穿过树叶漏下来,在枣皮上镀了层金。旁边的苹果园更热闹,一个个红扑扑的果子挤在枝叶间,连果皮上的绒毛都沾着阳光。“要选红中带黄的!”穿蓝围裙的工作人员蹲在树底下,教小朋友怎么挑苹果,“你看这个,果蒂那儿有点软,说明熟得正好,咬一口甜汁能流到手腕。”话音刚落,小朋友就踮着脚够树枝,结果没站稳晃了晃,旁边摘枣的阿姨赶紧扶住他:“小祖宗,梯子在这儿呢,我帮你扶着。”等小朋友踩着梯子够到最顶端的枣子,举着喊“妈妈你看!这个比我拳头还大!”时,周围的人都笑了,连风里的桂香都跟着软下来。

北京周边灵山宝塔陵园九九重阳节采摘进行时-1

摘到第三把枣子时,我碰见了坐在石凳上的王阿姨。她的竹篮里装着半篮枣,旁边放着张旧照片——照片里的老爷爷戴着鸭舌帽,手里举着个大苹果。“这是我爸,去年走的。”王阿姨用袖口擦了擦照片上的灰,“往年重阳就只是来扫扫墓,今年陵园说有采摘活动,我想着他生前最爱的就是老家的枣,就带了他的照片来。”她捏起颗枣子放在墓碑前的石台上,轻声说:“爸,你尝尝,灵山的枣比老家的还甜,脆生生的,跟你当年从树上摘给我的一样。”不远处的山楂树下,穿灰夹克的大叔正把刚摘的山楂放进塑料袋,转身对墓碑说:“老伴,这山楂够酸,你以前不是总说要做冰糖葫芦吗?等会儿我带回家熬糖,做一串给你留着。”风刚好吹过来,把他鬓角的白发吹起来,却吹不散碑前那缕淡淡的桂香。

摘完枣子,我抱着竹篮往陵园的休息区走。沿途碰到一家三口——爸爸举着刚摘的苹果给妈妈看,妈妈笑着擦去他脸上的果粉;小朋友咬着重阳糕,手里还攥着颗枣子,跑过来拽我的衣角:“阿姨你看,我摘的枣!甜!”休息区的石桌上摆着陵园送的桂花茶,透明的玻璃杯里浮着几朵桂花,热气裹着香飘到鼻尖。旁边的阿姨正把苹果切成小块,分给身边的老人:“妈,你咬一口,这苹果软和,适合你吃。”老人接过,嘴角弯成月牙:“比去年买的甜,要是你爸在,肯定要抢着吃最红的那个。”话音刚落,旁边的工作人员端来一盘刚蒸好的重阳糕,笑着说:“阿姨,这是陵园做的,加了桂花,您尝尝。”

北京周边灵山宝塔陵园九九重阳节采摘进行时-2

夕阳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时,我抱着装满枣子和苹果的篮子往门口走。路过陵园的石径,几片银杏叶飘到脚边,弯腰捡起来的瞬间,忽然看见不远处的墓碑前,有个小朋友正把一颗枣子放在石台上,奶声奶气地说:“太奶奶,这枣子甜,你吃。”旁边的妈妈蹲下来,摸着他的头:“太奶奶会尝到的,对不对?”小朋友用力点头:“对!太奶奶在天上看着我们,肯定能尝到。”风里的桂香更浓了,混着枣子的甜、苹果的香,还有重阳糕的暖,裹着每个人的衣角——原来重阳节的思念从来不是冷的,它藏在刚摘的果实里,藏在递过去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