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人讲究“叶落归根”,身后事总想着选个“有灵气”的地方。门头沟的万佛园陵园,因着“万佛”的名号和西山脚下的好风水,成了不少人的选择。最近常有人问,万佛园的价格到底多少钱?其实价格背后,藏着环境、墓型、服务的种种细节,得慢慢掰碎了说。
万佛园在门头沟永定镇石厂村,紧挨着西山森林公园,门口的永定河支流绕着园区走了个弯,像条翡翠带子缠在山脚下。进了门,两侧的松柏排得整整齐齐,枝叶搭成的拱廊里,风穿过的时候带着松脂的清苦味,连脚步都跟着轻了。园区里种了不少银杏和海棠,春末海棠开得满树粉白,像给园子戴了串珍珠;深秋银杏落得铺天盖地,踩在上面沙沙响,像有人在耳边说“慢点儿走”。最特别的是园区里的佛文化——入口处的万佛墙刻着上千尊小佛,每尊都眯着眼睛笑,像在欢迎来者;山顶的观音殿里,晨钟敲的时候,声音裹着香火味飘下来,连空气都变得软乎乎的。这样的环境,本身就给价格定了个“暖心底”的基础。
说到具体价格,得看你选什么样的墓型。最接地气的是生态葬,比如树葬、花葬,价格在1万到3万之间。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墓碑做成小铜牌挂在树干上,每年松树长高一截,铜牌就跟着“升一级”;花葬更浪漫,把骨灰混在花肥里,种在月季或菊花丛下,第二年花开的时候,红的黄的铺一片,像给故人盖了层花被子。去年有位阿姨选了靠银杏林的树葬,两万二,说“每年秋天来看银杏落黄,像给老伴裹了层金毯子,他生前最爱穿我织的金毛衣”。传统立碑的话,价格区间在4万到8万。比如靠中轴线的汉白玉立碑,雕着莲花纹,能看见山顶的观音殿,要八万出头;靠溪流的普通石材立碑,四万五就能拿下,不少人选这个,说“听见流水声,像老伴生前爱听的京剧胡琴,踏实”。还有高端点的定制墓,比如家族墓或者带雕塑的,价格会超过10万,但大多是有特殊需求的家庭,比如想把老人的画像刻在碑上,或者要个能放供品的石桌,这些细节都会加钱。

其实价格之外,更让人在意的是“往后的日子”——陵园能不能好好照顾那方小天地?万佛园的服务倒让人放心:园区有专门的维护队,每天早上八点就开始打扫墓碑,擦去上面的灰尘;门口有免费的接送车,从苹果园地铁站直接开过来,司机师傅都认识老客户,看见有人拎着东西会主动下车帮忙;清明的时候,陵园会办免费的追思会,摆上鲜花和蜡烛,还有师傅念诵经文,不少人说“不是图热闹,是想让故人知道,我们没忘了他”。上次陪朋友去办手续,她妈选了花葬,工作人员主动帮着找了轮椅,还递了瓶温水:“山上风大,别冻着,等会儿我带你们去看那丛月季,开得正艳呢。”
其实问万佛园的价格,说到底是问“安心”——能不能给家人选个“住得舒服”的地方,能不能让自己往后的怀念有个落处。价格有高有低,但最要紧的,是选到合心意的那一方小天地。就像邻居张叔说的:“我选了靠溪流的立碑,不是图便宜,是听见流水声就想起老伴生前跟我在什刹海遛弯的日子——那时候我们也这样,踩着水,听着歌,慢点儿走,慢慢儿老。”
说到底,万佛园的价格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。它是松树下的风,是银杏林的黄,是工作人员递来的温水,是每一次来的时候,看见墓碑干干净净,想起故人的笑脸。选对了,价格就成了“值得”的注脚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