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想往北京西边走,去福田公墓看看,既是追思,也是寻一段旧时光——可怎么坐车最方便?里面又有哪些值得驻足的名人墓?今天就跟大家聊点实在的。

先说白搭的地铁。北京地铁10号线到“巴沟站”,转西郊线坐两站到“万安站”,这是最不用绕路的路线。出了地铁口,不用着急掏手机打网约车,沿着万安东路往西北走,路边的法桐叶子铺了一地,踩上去沙沙响,大概十分钟就能看见福田公墓的入口。沿途有个卖鲜花的阿姨,竹筐里摆着刚摘的百合和白菊,十块钱一束,花茎上还带着水珠,想带点心意的话,顺手买一束就好,比公墓里的花店便宜些。

要是更爱坐公交,331路、360路、630路都能到“福田公墓站”,下车就是大门口,省了走路的功夫。自驾的话,导航直接搜“福田公墓停车场”,但周末上午容易挤,建议早半小时到,不然得绕到旁边的支路找位置——其实地铁加走路的组合最舒服,既不会堵,还能提前酝酿点心情。

福田公墓算是北京城西的“老牌”公墓了,1930年建的,藏在香山脚下的小山坳里。里面没有规整划一的墓碑,而是依山而建,小路弯弯曲曲,松柏长得比楼还高,银杏叶落的时候,铺成金黄的路,连风穿过的时候都带着松针的香气。我第一次去的时候,碰见个打扫的阿姨,她跟我说:“这地方原来有片老槐树,建墓的时候特意留着,你看那棵最粗的,都一百多岁了。”顺着她指的方向看,老槐树的树洞里塞着小朋友的小纸条,不知道写了什么心愿,倒添了点人间烟火气。

去福田公墓怎么坐车名人墓有哪些-1

要说里面最有温度的,还是那些名人墓。西北角的程砚秋先生墓,总是摆着戏迷送的鲜花——他是程派京剧的创始人,《锁麟囊》里的薛湘灵唱尽了人间悲欢,连周总理都夸他“戏好,人更有骨气”。墓碑是黑色大理石,刻着“程砚秋之墓”几个金字,旁边的石凳上,常有人坐着听戏,手机里放着他的《荒山泪》,风一吹,声音飘得很远,像极了舞台上的水袖。

再往深处走,胡絜青先生的墓在一片菊花丛里——她是老舍的夫人,也是画菊花的高手。墓碑上刻着她的自题诗:“生命如菊,淡雅而坚”,墓前常有人摆着白菊,花瓣上带着晨露,像她画里的样子。旁边不远是端木蕻良的墓,这位写《科尔沁旗草原》的作家,墓碑上刻着“我是草原的儿子”,风一吹,旁边的狗尾巴草晃起来,像在说草原的风、草原的云。

其实去福田公墓不用特意做“攻略”,但有些小细节能让行程更舒服:早上去最好,七点到九点,阳光穿过松柏漏下来,斑斑点点的,人也少,能慢慢走;带鲜花就行,公墓不让烧纸,也不用买贵的,一把小菊花就很贴心;穿着别太花哨,素色的衣服更符合氛围——毕竟这里是追思的地方,安静比热闹更重要。

走的时候,出了公墓大门,能闻到香山的桂花香,风里带着点甜。回头看,门楣上“福田公墓”四个大字,在阳光下闪着光。其实我们来这里,不是为了“看名人”,而是为了在快节奏的生活里,慢下来——看看那些曾经照亮时代的人,如今归于平静,墓前的鲜花、戏迷的唱腔、风里的松涛,都是活着的人对他们的怀念。

等你坐西郊线回去的时候,窗外掠过香山的红叶,心里会多一份踏实——原来那些曾经的故事,从来都没走远,它们藏在松柏里,藏在鲜花里,藏在每一个愿意慢下来的人的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