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说起身后事的归处,不少人会想起十三陵边上的景仰园。这座墓园背靠天寿山余脉,眼望十三陵水库,连风里都带着点松柏的清苦味道——像极了老北京人刻在骨子里的踏实劲儿。常有朋友问我,景仰园买块墓地大概得多少钱?今天就试着掰碎了说说,不是列价目表,是跟大伙唠唠这背后的“门道”。
其实墓地的价格,跟买房子的逻辑差不多,核心就仨字:位置、面积、形制。先说位置,景仰园的核心区域是“景仰区”,沿着中轴线走,能望见远处明楼的飞檐,这儿的穴位大多得20万往上;要是往边上的“福泽区”“祥瑞区”走,离水库近点,或是挨着松树林,价格就能降个三五万——毕竟,不是所有人都在意“正位”,有人就喜欢听着风吹松针的声音。再说面积,北京墓地管得严,大多是1平米左右的单人墓,景仰园也不例外,这种墓起步价大概15万;要是想选双人合葬墓,面积加到1.5平米左右,价格就得奔着25万去了——毕竟多出来的半平米,装的是夫妻俩的往后余生。还有形制,传统的立碑墓刻着“龙凤呈祥”或“松鹤延年”,石材是花岗岩或大理石,价格中规中矩;要是想定制,比如把老人生前写的毛笔字刻在碑上,或是用汉白玉雕朵他最爱的菊花,那费用就得另算,少则加个两三万,多则五六万——毕竟,这碑上的每一笔,都是咱的心意。
具体到2024年的行情,总得给个“大概数”。单人立碑墓的起步价在15万到18万之间,位置一般是园区的外围,但胜在清净;双人合葬墓的主流价格是25万到35万,能选到靠近水库或松树林的位置;要是想要“景观墓”——比如推开墓前的小栅栏就能看见水库的波光,或是旁边有棵百年的老松树,那价格就得往40万以上走了。不过我得提醒一句,不是贵的就一定好。去年有个阿姨找我帮忙选墓,她老伴生前最爱钓鱼,我就帮她选了“福泽区”的一个位置,离水库就隔了一排松树,价格才22万——阿姨说,站在那儿就能想起老伴蹲在水库边举着鱼竿的样子,比选中轴线的“贵位”强多了。
说完价格,再唠点“藏在价格背后的事”。首先是后续费用,景仰园的管理费是每20年交一次,大概是墓价的5%到10%——比如买个20万的墓,20年后得交1万到2万的管理费,这点得算进总预算里,别光顾着眼前的便宜。然后是手续,得带齐身份证、死亡证明(要是还没用到,就带火化证明),要是替家里老人代办,还得有授权书——别嫌麻烦,这是给亲人的“合法归处”,多跑两趟也值。最后是“心意”,有回我陪一位先生选墓,他盯着一块刻着“竹影摇窗”的碑看了半天,说他母亲生前最爱在阳台养竹子,就选了那块——虽然比旁边的贵了3万,但他说“这三个字,比什么都值”。

说到底,买墓地从来不是买一块石头,是给我们的念想找个“家”。景仰园在十三陵边上,山清水秀的,连鸟儿都飞得慢些——或许就是这样的地方,能让我们对着墓碑说“妈,我来了”的时候,听见风穿过松柏的声音,像极了她生前拍着我们后背说“慢点儿”的模样。至于价格,贵点也好,便宜点也罢,能装下我们的怀念,就是最好的“归处”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