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给故去的亲人找个清净去处的人,大多会问起平谷的归山陵园——不是因为它有多有名,是朋友嘴里常说"那地方像个小公园"。我第一次找过去的时候是春天,京平高速下来转熊南路,两边的桃树刚开了满树粉花,风一吹花瓣飘进车窗,倒不像去陵园,像去乡下走亲戚。路两边的桃农正蹲在地里剪枝,见我停车问路,抬头笑着指方向:"往前再走两公里,看见青石板牌子就是了。
归山陵园的位置其实很好找——就在平谷区王辛庄镇,挨着京东大溶洞的后山。从市区出发走京平高速到王辛庄出口,再沿乡道开三五公里,路边的桃林会慢慢变成松树林,青石板做的"归山陵园"牌子就立在路口。秋天来的话更显眼,乡道两边的桃树上挂着红通通的大桃,连风里都飘着桃香,顺着香气走准没错。
进了陵园大门,第一感觉是"静"——不是那种没人的冷清,是风吹过松针的沙沙声、远处水库的流水声,还有藏在树影里的鸟叫。陵园背靠小金山,山体不高但很厚实,像给后面的墓区挡着风;前面是片月牙形的小水库,水面浮着几片荷叶,偶尔有小鱼跳起来溅起水花。山上的植被全是原生的松树和槐树,夏天的时候松荫能遮住大半阳光,冬天的风被山体挡住,站在墓前不会觉得冷。清晨有晨雾绕着山尖,傍晚能看到夕阳把最后一缕光落在松枝上,连墓碑的影子都染成暖金色。
我曾碰到过一位每年来四次的张阿姨,她蹲在母亲的墓前擦墓碑,身边放着一束野菊花。"我妈生前爱听鸟叫,这儿的鸟比家里阳台多十倍。"她抬头指着树上的鸟窝,"去年春天这窝鸟还没孵出来,今年都飞着找食了。"陵园的工作人员不会催家属,有时会递过来一杯温水,或者帮着把清明的纸花挂在墓碑旁边。有次我看见一个小伙子跟着导览员找父亲的墓,导览员指着水库边的位置说:"这儿能看见水面,叔叔要是爱钓鱼,肯定喜欢。"小伙子眼睛一下子红了:"我爸以前每周都去永定河钓鱼,这儿比永定河安静多了。"

归山陵园的"不刻意"是最让人安心的——墓碑用的是本地青石,表面带着天然的纹路,和周围的山石融为一体;没有夸张的大理石雕塑,也没有镀金的大字,最多刻个小图案:爱下棋的刻副棋盘,爱种花的刻朵月季,都是家属自己选的。经理说"归山"的意思不是把人埋进土里,是"把亲人还给自然"。他们甚至会帮家属在墓边种棵小树苗,桃树或者槐树,等树长大,墓就藏在树影里,像亲人从没离开过。
有次我碰到陵园的周师傅在给墓碑擦灰,他戴着手套,连碑缝里的青苔都刮得干干净净。"这是李大爷的墓,他儿子在外地,每年就来一次。"周师傅摸着碑面,"上次来的时候说,李大爷生前爱喝茉莉花茶,我就帮着在旁边放了杯凉白开——不是啥贵重东西,就是让老人觉得有人想着。"旁边的花坛里开着几株指甲花,是周师傅从家里移过来的:"这花泼辣,不用管也能开整个夏天,刚好陪李大爷解闷。"

其实归山陵园不是那种"豪华陵园",没有气派的大门,没有喷水池,连停车场都是用碎石铺的。但它的"踏实"就藏在这些细节里:是门口卖桃农递过来的"先尝个甜桃再进去",是导览员帮着扶老人上台阶的手,是墓边刚好开着的一朵小菊花,是能让你坐下来听半小时鸟叫的安静。如果你问我它怎么样?我会说,它是个能让人心安的地方——不是因为有多贵,是因为它把"怀念"变成了具体的、有温度的东西:是清晨的鸟叫,是路边的桃香,是工作人员递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