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末的清晨,我陪朋友去天山陵园看她奶奶。车刚停稳,风裹着槐花香撞进衣领,抬头见两排老榆树站成绿拱廊,枝桠间漏下的光斑,把入口处"天山陵园"四个字揉得软乎乎的。踩着青石板路往里走,缝隙里攒着几簇二月兰,紫莹莹的像撒了把碎星子,鞋跟叩击石板的轻响,倒比城里的车鸣更让人安心。

顺着缓坡往上,碑石慢慢铺成一片温和的"群落"。朋友奶奶的墓在第三排,汉白玉碑身刻着"先慈李太君讳桂兰之墓",烫金的字摸上去还有点暖——是上周刚描的。旁边的墓碑很有意思:碑顶嵌了副小棋盘,黑棋子钉在"将"位上,朋友说那是位老棋迷爷爷,生前每天在小区门口摆摊,儿女怕他寂寞,就把棋盘刻进了碑里。还有块墓碑贴了张彩色照片:老太太抱着猫笑,底下刻着"爱猫的林姨",碑前摆着陶瓷猫碗,里面剩半根没化的猫条——该是上周有人来"喂"她的猫了。

蹲下来看细节,更觉心里发暖。最边上的墓前,立着辆掉漆的塑料玩具车,车轮还能转,该是孙子小时候的玩伴,现在放在爷爷碑前,像还等着爷爷陪他推一把。中间那座墓前,摆着双毛线袜,针脚密得能接住风,朋友轻声说:"是爷爷老伴织的,去年冬天冷,老太太说'老头子脚凉,得捂着'。"还有的墓前放着玻璃罐,装着晒干的野菊花,是夏天采的,现在花瓣卷着边,风一吹就飘起细碎的香,落在碑座上,像有人轻轻拍了拍碑石。

天山陵园墓地样子-1

往出口走时,路过个歇脚亭。亭里的石桌刻着"福"字,墙上嵌着浮雕:二十四孝里的"卧冰求鲤",还有天山的风光——远处的山影、近处的草原,像把外头的春天搬进了陵园。保洁阿姨在擦石凳,见我们来,笑着说:"坐会儿吧,风软。"抬头望天空,云飘得比别处慢,远处的山像奶奶生前织的蓝布包袱,裹着整个陵园。风里还飘着槐花香,这次闻着,倒不像来时那样轻,像裹着好多人的碎碎念:"奶奶,我带了您爱吃的桃""爷爷,棋我摆好了""老伴,袜子暖吗"。

原来墓地从不是冷的。那些刻在碑上的字、摆放在前的小物、风里飘着的花香,都是没说完的话,没断了的缘。天山陵园的模样,不是排列整齐的碑石,是汉白玉上的温度,是玩具车的轱辘声,是毛线袜的针脚,是风里裹着的、从来没走的牵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