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惠陵园坐落在北京朝阳区温榆河畔,春天的时候,岸边的垂柳丝绦垂到水面,不少家属捧着百合走过林间小路。但比起园区里的梨花开得有多艳,更让他们上心的,是手里那纸墓位合同上的“使用期限”——“我花了十几万买的墓位,到底算不算我的?”张阿姨去年给父亲选墓时,攥着合同问工作人员的样子,至今还留在陵园接待处小王的记忆里。其实不止张阿姨,几乎每个来通惠陵园选墓的家属,都会问“产权”的事儿。但得先把概念掰扯清楚: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只有两种——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,墓地也不例外。根据1997年《殡葬管理条例》,经营性墓地的墓位,卖的是“使用权”,不是“所有权”。换句话说,你买的不是这块地,是“在接下来20年里,有权把亲人的骨灰安放在这儿”的权利,就像你租了一套长期的“房子”,房子还是房东的,但你能安心住。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问:“那通惠陵园的墓位使用权是怎么算的?”小王说,他们的合同里会用加粗字体写清楚“使用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20年”,每一份合同后面都附了“续期说明”。到期前6个月,园区会通过电话、短信、挂号信三重提醒家属续期,续期费用按当年管理费标准收取,比如2023年是每年800元,涨了50元但提前在公告栏公示过,不会乱要价。“有次一位大爷拿着10年前的合同来续期,说‘我以为到期就没了,吓得一夜没睡’,我们翻出当年的提醒记录,告诉他‘早给您打了电话,您没接’,最后大爷笑着交了钱,说‘这下放心了’。”小王回忆道。家属们问得最多的还有两个问题:“墓位能继承吗?”“忘了续期怎么办?”关于继承,通惠陵园的答案是“能,但要办手续”——带着原合同、继承人身份证、户口本、逝者死亡证明到业务大厅,填一张“使用权变更申请表”就行。上个月有个小伙子来办继承,他说:“我爸走的时候说,要把爷爷的墓位留给我,现在办了手续,也算完成他的心愿了。”至于续期,园区的规定是“到期前6个月提醒,超过6个月没联系上的,暂时保留墓位并继续联系”,小王说:“这么多年,真正‘无主墓’的情况一只手数得过来,大部分家属都会按时续期,毕竟这儿是他们亲人的‘家’。”其实对于家属来说,“产权”两个字的背后,是对亲人的牵挂——怕自己花了钱,却没给亲人找个“长久的家”。但在北京,不管是通惠陵园还是其他经营性墓地,“使用权”制度都是明确的。选墓的时候,别光看墓位朝不朝南、离大门近不近,一定要翻开合同,看看“使用期限”“续期方式”“管理费标准”这些条款,问清楚工作人员“到期了怎么通知我?”“续期要带什么材料?”。就像通惠陵园里那座老亭子,虽然不是自己建的,但每年来这儿坐一会儿,看看父亲墓前的青草,这份安心,比什么“产权”都重要。风掠过温榆河的水面,吹得墓前的菊花晃了晃,小王望着远处的家属,笑着说:“其实我们最怕家属不问,问清楚了,他们放心,我们也安心。

北京通惠陵园墓地产权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