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到清明前后,南京的街头总飘着点慌慌的气息——有人攥着手机反复刷新导航,有人问便利店老板“惠灵山陵园怎么走啊?”,连卖花摊的白菊都裹着点急,像在等归人。其实惠灵山没藏起来,它就倚在江宁汤山的怀里,具体是上峰镇翠峰路8号。顺着翠峰路往山上走,沿途的茶园一层叠着一层,茶农戴着斗笠摘新茶,看见背着包的人,会抬抬手:“再走两里地,红门就是。
等你真站在那扇朱红门前,鎏金的“惠灵山”三个字泛着暖光,像家里留的那盏玄关灯。接下来的路,比想象中顺——坐公交的话,837路到上峰站下,往南走五分钟,路过那家卖香烛的老店,老板娘会把包好的菊花递过来:“刚进的,鲜得很。”再走两步,就能看见园区的指示牌;自驾的话,导航直接搜“惠灵山陵园”,停车场的树底下有阴凉位,工作人员会笑着帮你搬下后备箱的祭品;就算第一次来,跟着“孝亲路”的蓝牌子走,也不会迷路,每块牌子都像在说“别急,慢慢走”。
其实惠灵山让人安心的,从来不是地址有多好找,是它像个“活着的地方”。山上的桂花树是十几年前种的,中秋一到,香得能飘到山脚下;每排墓区都摆着石凳,石面磨得发亮,是无数人坐下来跟亲人说话磨的;园区的王大姐认识所有常来的老人,看见张阿姨拎着桂花糕,会主动接过来:“李叔肯定等急了,我帮你拿上去。”有次我遇见位老爷爷,蹲在墓前擦照片,擦着擦着笑了:“你说你懒,当年连下楼买烟都要我陪,现在倒让我找这么久——可这风里的桂香,跟你当年吹我脖子的一样,我就知道没找错。”
那天离开时,山脚下的公交站有个小姑娘抱着花等车,旁边的阿姨跟她说:“下次来,我带你走小路,能看见山上的桃花,你妈妈肯定喜欢。”小姑娘把花贴在胸口,点头时发梢晃了晃:“我要跟妈妈说,桃花开得比去年艳。”原来大家找的从来不是一个坐标,是风里的桂香,是石凳上的温度,是能坐下来跟亲人说说话的地方。
惠灵山的地址真的不难找——顺着翠峰路往上走,看见红门,看见桂树,看见石凳,就看见了思念的归处。那些问“惠灵山陵园地址在哪里啊”的人,不是找不到路,是想找一个能靠近亲人的方式。而惠灵山就在那里,像个老朋友,等着每一个想“回家”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