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针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凤凰山陵园的观景台。远处的山岚像被揉碎的蓝绸子,顺着起伏的山脊铺下去,而脚下的墓区里,每一方石碑都嵌在青竹与香樟的缝隙里,连青苔都长得格外匀净。常有人问,凤凰山陵园最贵的墓地到底贵在哪里?其实答案就藏在这山、这树、这每一寸被认真对待的土地里。

凤凰山陵园的“贵”,先赢在老天爷赏的底子。整个陵园踞在凤凰山脉的“凤首”位置——往前看是开阔的水库,像一面天然的镜子映着云;往后倚的是连绵青山,像被稳稳托住的掌心。最贵的“凤仪区”正好卡在山岚聚拢的夹角里,连风都比别处柔三分。去年有位做教师的客户蹲在土坡前摸三叶草,说“这风裹着水汽,像我妈生前晒的棉被味”。有些贵,是自然给的熟悉感,没法用平米数算清。

再往细里说,贵的是“把每一方墓做成独一份”的心意。凤仪区没有千篇一律的石碑:有人要刻父亲的紫藤花,工匠用汉白玉雕出花瓣脉络;有人想给母亲留接月光的地方,设计师做了斜切琉璃墓盖;家族墓选福建老寿山,纹路要和族谱字辈对应——“德”字辈顺,“仁”字辈宽。上个月做玉器的客户盯着兰花碑说:“我妈种的兰就是这弧度,比我收的玉件还像。”有些贵,是把思念刻进石头的温度。

更安心的是“看不见的贵”。凤仪区客户每年收“春信”:手写卡片说“您母亲的玉兰开了三枝”“您父亲的石桌擦了五次灰”;逢年过节值班师傅帮点香摆月饼;国外客户能收到视频:镜头从青草移到香樟,风穿叶子的声音像“我们帮你守着”。去年美国姑娘哭着打电话:“我听见爸墓前的鸟叫,和他养的画眉一个声。”有些贵,是把守护做成习惯。

凤凰山陵园最贵墓地价格表-1

常有人问花这么多钱值吗?想起冬天傍晚的老人,摸妻子照片说“她总嫌我不会选礼物,这次选个能陪她一辈子的”。其实最贵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,是“把最好的给你”的心意——风里的松针香,石头上的紫藤花,能接月光的琉璃,有人守着的小天地。凤凰山陵园的贵,贵的是把离别变成“换个地方陪你”的温柔,让每个离开的人都能在山里找到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