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里飘着桂香,我抱着装着薰衣草香包和雏菊的布包,站在长城华人怀思堂的青石板台阶下。去年没预约,到的时候园区挤得满是人影,我抱着妈妈的照片站在碑旁,想多说两句话都被人群推着走——今年早早就听朋友说“得约”,于是提前三天在公众号上点了“预约祭扫”,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动作,让这次“见妈妈”变得这么不一样。

公众号的入口藏在“思念服务”菜单里,点进去时页面弹出一句“您去年喜欢碑旁有小桃树的位置,需要保留吗?”我盯着屏幕愣了愣——原来工作人员记得。填好逝者姓名、祭扫日期和人数,提交后收到短信:“王女士,您的位置已预留,届时会有工作人员在门口等您。”那天晚上我翻出妈妈生前的围巾,把薰衣草香包塞进去——她总说“这味儿能让人安心”。

到怀思堂时是上午九点,门口的工作人员穿着藏青色制服,看见我就笑着招手:“王姐,小桃树的位置给您留着,刚浇了水。”顺着她指的方向走,那棵去年才半人高的桃树,现在已经快到碑顶了,枝桠上挂着细小的花苞。工作人员递来一支菊花,塑料包装上印着“思念有声”,拆开时花瓣上还带着晨露。站在碑前,我把香包挂在碑旁的铜钩上——风一吹,薰衣草味飘起来,好像妈妈在说“我闻到了”。

长城华人怀思堂预约祭扫-1

以前我总觉得“预约”是麻烦,直到这次才懂:它是给思念留够时间。怀思堂不让带明火,我把准备的香换成了电子香——按开关时红色光慢慢亮起来,像真的香在烧。旁边的“思念墙”是木质的,刻着“每一片叶都是想念”,我把写着“妈妈,我学会做你最爱的红烧肉了”的卡片挂上去,卡片和旁边的银杏叶一起晃,好像她在点头。女儿蹲在地上,把小陶人放在碑前:“外婆,这是我做的小兔子,和你织的围巾一个颜色。”风掠过她的发顶,我突然想起妈妈生前蹲在阳台喂兔子的样子。

离开的时候回头望,阳光正好照在碑顶的“福”字上,金色漆亮得发光。小桃树的花苞裂开一点缝,露出粉粉的花瓣。手机收到公众号的消息:“您的位置已清理,小桃树会每天浇水。”握着手机,我鼻子有点酸——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想念,早被人接住了。长城华人怀思堂的预约祭扫,不是冰冷的规则,是让我们能好好坐下来,和逝者说说话,把积压一年的话慢慢讲完。风里又飘来桂香,女儿拽着我的衣角:“妈妈,外婆在等我们下次来吗?”我点头,摸她的头:“对呀,她在等。”

长城华人怀思堂预约祭扫-2

风里的桂香越来越浓,好像妈妈在说:“下次再来,我煮了你爱喝的百合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