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六陪小夏去景仰园,她攥着奶奶生前最爱的桂花糕,说要找“有银杏树的地方”。奶奶老家的银杏树拆了,她找了好久才知道,景仰园的银杏叶能铺成金毯子。车沿京藏高速往北,过昌平西关环岛没多远,就看见蓝底白字的指示牌——“景仰园”三个字像块温柔的路标,引着我们往天寿山脚下走。
景仰园的地址在昌平区十三陵镇,紧挨着明长陵。不用看导航,顺着天寿山的绿轮廓就能找着——那座山像大自然揉的绿绒毯,把园子轻轻抱在怀里。园门旁的石头上刻着行书的“景仰园”,字体软乎乎的,没有陵园常见的生硬感。推开门,首先撞进眼里的是两排银杏树,叶子黄得发亮,风一吹就飘下来,像把阳光揉碎了撒在地上。小夏蹲下来捡叶子,指尖沾了点金黄:“跟奶奶老家的一模一样。”
其实来景仰园挺方便的。自驾的话,市区出发沿京藏高速到昌平西关环岛,转京银路再走几公里,指示牌很清楚;坐公共交通也不麻烦,地铁昌平线到昌平站,转314路公交到长陵站,下车走两百米就到。上次陪邻居张叔来,他说“这路线我记牢了,下次自己来给老伴带茉莉花茶”——张叔的老伴生前爱喝茉莉花茶,每次来都要摆一瓶,说是“怕她渴”。
进了园子,银杏路往里走,左边是玉兰林,枝桠留着春天的影子;右边是松柏区,树影重重像守着秘密。再往里是各个纪念区,每块墓碑都有自己的故事:有刻着“爱织毛衣的周秀芬”的碑,旁边挂着半团毛线;有写着“钓鱼翁王建国”的碑,前摆着磨亮的木象棋。工作人员说“这些都是家属放的,这里不是陵园,是家”。小夏把桂花糕放在奶奶碑前,摸着凉凉的石碑:“奶奶,这里有好多银杏树,你散步累了就坐玉兰树下——春天我带花瓣来做香包,你以前最会做这个。”
离开时夕阳沉在天寿山后,把银杏叶染成橘红色。小夏回头望,风卷着桂花糕的香气往园子里飘。她轻声说:“奶奶在这里,能闻桂香,看银杏,像在老家一样。”其实对来这里的人来说,地址不是冰冷的坐标,是“安心”的代名词——就像风记得每片叶子的形状,景仰园记得每一份想念:桂香里的牵挂,银杏叶的温柔,还有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我想你”。
风裹着我们的影子往回走,我仿佛看见银杏树下,有个老太太举着桂花糕笑,身后是天寿山的绿,身前是小夏的想念。景仰园的地址在昌平区十三陵镇,但它真正的位置,在每个想念的人心里——在桂香里,在银杏叶里,在那些关于“家”的回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