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去万安公墓看一位老朋友,刚进园区就被两排银杏叶砸了满怀——金黄的叶子飘在青石板路上,像撒了一地未拆的信笺。朋友的墓前摆着新鲜的白菊,是她女儿上周刚放的。我蹲下来捋了捋被风吹乱的花茎,旁边路过的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最近来团购的客户多,好多家属都像您这样,喜欢咱们这儿的树。
其实我第一次听说万安公墓能团购,是今年春天帮邻居张阿姨打听墓位的时候。张阿姨的老伴走得突然,她拿着存折坐在我家沙发上,手一直在抖:“我问了好几家公墓,要么价格高得吓人,要么位置偏得找不到北。”我赶紧给做殡葬行业的朋友打了电话,朋友说:“万安有团购渠道,就是几个有需求的家属一起报名,公墓给个散客没有的优惠,你让张阿姨先登记。”
要说万安能成为团购的“香饽饽”,不是没道理的。作为北京城里数一数二的老牌公墓,它像一本摊开的史书——李大钊先生的墓在苍松翠柏间,朱自清先生的墓前总摆着新鲜的莲蓬(他生前最爱的),还有很多文化界的前辈,都把最后一站选在了这儿。园区里的树比楼还老,银杏是建国初期种的,松柏的枝桠都伸到了墓道上方,夏天遮得满院凉,秋天落得满地黄。更要紧的是位置,就在西山脚下,离市区不过二十公里,清明祭扫不用赶大早堵在高速上。
张阿姨的团购流程我全程跟着,其实没想象中复杂。先是在公墓的官方渠道登记了需求——想要坐北朝南的墓型,预算二十万以内,最好离树近点。没过一周,工作人员就打电话说:“凑够五家了,周末可以一起去看墓。”那天我们跟着中巴车进园区,张阿姨攥着我的胳膊,眼睛亮得像星子:“你看那排墓,后面有棵老槐树,我老伴以前就爱在槐树下下棋!”现场确认墓型没问题,工作人员拿出报价单——比张阿姨之前问的散客价少了一万二,相当于省出了两年的物业费。签合同的时候,张阿姨反复问:“团购的售后和散客一样吧?”工作人员笑着拍了拍合同:“您看这条,园区维护、清明祭扫的班车,还有每年一次的墓位清洁,全在里面,一点不差。”
其实团购也不是闭着眼就能选的。我后来特意问了公墓的负责人,他说最要注意的两点:一是确认墓型的“现货”——有些热门墓型可能被订走了,团购前一定要问清楚有没有预留;二是优惠的“真实性”——别信那些“跳楼价”,万安的团购优惠一般是散客价的10%-15%,太夸张的肯定有问题;还有一点,一定要走公墓的官方渠道,别找中介,避免额外收费。
张阿姨的墓位做好那天,我陪她去揭牌。阳光穿过槐树的枝叶洒在墓碑上,刻着“先夫陈默之墓”的石碑泛着暖光。张阿姨摸着碑上的字,眼泪掉在水泥台上:“他以前总说,等退休了要去西山脚下种棵树,现在倒好,树先陪他了。”工作人员递过来一杯温水,轻声说:“阿姨您放心,这棵树我们会帮您盯着,要是有枯枝,我们马上修。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选万安的团购——不是因为便宜,是因为这儿的每一寸土地都带着温度,连风都裹着想念的味道。
离开的时候,又路过那排银杏。风一吹,叶子哗哗落下来,有的飘进了旁边的墓道,有的落在我脚边。我捡了一片夹在笔记本里,想着下次来的时候给朋友带上。其实买墓地从来不是买一块冰冷的石头,是买一份“能找到你的安心”——而团购,不过是一群同样想念的人,一起把这份安心的成本降低,把想念的分量加重。
风里飘来一丝桂香,是园区门口的桂树开了。我望着远处的西山,想着张阿姨说的话:“等我走了,也埋在这儿,跟老陈一起看银杏叶。”原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