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半的公主坟公交站,梧桐树影里还裹着晨雾,张阿姨把怀里的保温桶又拢了拢——桶里是老伴爱吃的桂花糕,凉了就不好吃了。她抬头看了眼站牌旁的“八宝山人民园陵园班车”指示牌,红漆字被晨露浸得发亮,像有人提前擦过。

七点整,班车稳稳停在站牌前。司机王师傅推开车门,哈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:“张姨,早啊!”他笑着接过保温桶,“我帮你放座位旁边,别挤着。”车厢里的布置早成了老规矩:扶手上裹着米白色绒布,冬天摸起来不冰手;最后一排小桌摆着两箱免费矿泉水,瓶身贴着手写便签;车窗边装了小挂钩,方便挂鲜花篮或祭祀用品。上周有位坐轮椅的老人来,王师傅不仅提前固定好轮椅,还找了块毯子盖在老人腿上,直到家属说“不冷”才放心。

“姑娘,坐这儿吧,靠窗能晒到太阳。”第二排的陈阿姨拍了拍空位,对第一次来的李姐说。李姐攥着父亲的照片,指尖泛白。陈阿姨递过一颗橘子糖:“我第一次来也这样,连墓碑号都记错了,还是王师傅帮我找的工作人员。”陈阿姨每周三都来,她说“坐这趟车像有老邻居陪我,不孤单”。车厢里慢慢热闹起来:有人聊老伴生前爱下的象棋,有人说母亲爱听的戏,细碎家常像晨雾里的桂香,淡却温暖。

下午三点返程时,张阿姨把墓前捡的梧桐叶放进钱包——那是老伴最爱的树。王师傅递来一杯姜茶:“天凉,喝口热的。”张阿姨接过,指尖碰到杯子的温度,眼睛湿了:“老王,谢谢你。”王师傅笑着摇头:“这趟车就是给家属搭个伴儿。”车厢里,有人看老照片,有人整理残瓣,阳光洒在绒布扶手上,照在每个人脸上,把思念酿成温温的茶,喝下去不苦,有点甜。

八宝山人民园陵园班车-1

对很多家属来说,这趟班车从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。它是司机的一句问候,是乘客的一颗糖,是连接“与“过去”的桥。它载着思念出发,带着温暖归来,把孤独的路程变成有人陪伴的旅程。就像王师傅说的:“我们送的不是人,是安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