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玉兰花的香气钻进衣领,福田公墓的桃花刚开了半树,住在世纪城的李奶奶已经拎着装有菊花的布包,往地铁10号线火器营站走。她的目的地很明确——A口外那辆印着“福田公墓便民班车”的浅蓝色大巴,是她去看老伴儿的“固定搭档”。

常来福田公墓的人都知道,这辆便民班车是祭扫路上的“贴心向导”。它从火器营站A口出发,沿着蓝靛厂南路往北,先经过远大路西口公交站——这里常有从海淀公园过来的家属;接着拐进世纪城东门,接上住在小区里的老人们;最后沿着旱河路往西,十分钟就能稳稳停在福田公墓正门口。像李奶奶这样的老住户,早把路线摸得门儿清:“出了地铁不用找,看牌子就行,师傅穿着藏青制服,老远就招手。”

关于班车的“实用经”,经常坐的人能说出一长串。它每30分钟一班,早8点首发,晚5点末班车,遇到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还会提前20分钟开门,末班车也延长到5点半。更贴心的是,这是辆公益班车,不用额外买票,师傅还会主动帮年纪大的人拎东西。要是真错过了班车也别急,出了火器营站往南走50米,坐360路公交到“福田公墓站”下车,或者打个车定位“福田公墓正门”,都能到——只不过老人们总说:“还是坐班车舒服,能碰到老邻居,唠两句家常。”

北京福田公墓班车路线表-1

上星期我坐班车时,刚好碰到住在远大路的张阿姨。她手里抱着个装着饺子的保温桶,说是给去世的老伴儿带的“爱吃的韭菜馅”。车上的人都认识她,有阿姨递过来一颗水果糖:“张姐,你上次说的降压药,我给你带了一盒。”还有位大爷凑过来:“我儿子说下周要陪我来,到时候跟着你坐班车行不?”张阿姨笑着点头:“行啊,我在世纪城东门等你们,师傅会等咱们的。”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插了句:“张阿姨的老伴儿在3排12号,我记着呢,上次她忘带身份证,还是我帮着跟门口保安说的。”

其实这辆班车的温暖,都藏在细节里。夏天的时候,师傅会提前打开空调,在座位上放凉席垫;冬天的时候,车里备着热姜茶,还有裹着绒布的暖手宝;连车上的急救包,都是师傅特意找社区医院要的——他说:“都是上了年纪的人,万一有个头疼脑热,能应急。”有次下雨,一位阿姨没带伞,师傅把自己的黑伞塞给她:“我有雨衣,您拿着,别淋着。”阿姨过了一周来还伞,带了一盒自己做的枣糕:“师傅,你尝尝,甜得很。”

北京福田公墓班车路线表-2

傍晚的阳光把班车的影子拉得很长,末班车的师傅正帮最后一位下车的阿姨搬手里的箱子。阿姨说:“麻烦师傅了,下次我还坐你的车。”师傅笑着挥手:“明天我还在这儿,早8点,不见不散。”风里飘来公墓里的松针味,远处的桃花落了一地,而那辆浅蓝色的大巴,已经稳稳地驶向了回去的路——它知道,明天清晨,还有更多的人,等着它把思念,送到该去的地方。

北京福田公墓班车路线表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