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,讨论身后事从不是忌讳——胡同里的老人们凑在槐树下摇着蒲扇聊天,总会提一嘴“哪天得去天寿看看”。天寿陵园坐落在昌平燕山脚下,背倚军都山、面朝京密引水渠,老北京讲究的“藏风聚气”这儿全占了,这些年成了不少家庭安置亲人的首选。尤其是壁葬区,既保留了传统丧葬的仪式感,又比土葬省空间,慢慢成了“新潮流”。
说到2023年天寿陵园的壁葬费用,得先把账拆成“三个大头”。最核心的是墓位费,这也是差异最大的部分。天寿的壁葬区分了不同主题区:靠近主入口的“福泽区”交通方便,价格在6万-8万;藏在园林深处的“静思区”更安静,周围种着银杏和玉兰,价格3万-5万。同一区域里,层数和朝向也影响价格——一层的位置不用爬楼梯,祭拜方便,比三四层贵5000-10000元;朝南的格子能晒到上午的太阳,比朝北的贵3000-5000元。第二个是安葬费,大概3000-5000元,包括骨灰盒入位的手续费、简单的安葬仪式(司仪念悼词、献花鞠躬),还有刻字费——墓碑上的名字、生卒年月每字50-100元,要是想刻句“愿您在那边仍有茶香”这样的家常话,得额外加钱。第三个是管理费,按20年一交,每年100-200元,算下来20年要2000-4000元,主要用于壁葬区的维护:石墙的清洁、爬藤植物的修剪、安保巡逻,这些都是要花钱的。
除了“固定支出”,还有些“可选费用”得提前考虑。比如骨灰盒,天寿里有卖的,从几千元的实木盒到几万元的金丝楠木盒都有;要是自己带,得先问清楚尺寸——壁葬格子一般宽25厘米、高30厘米,超过这个尺寸塞不进去。再比如纪念服务,天寿有“代祭”:逢清明、冬至,工作人员会帮着摆上水果、点上香,一次200-500元;还有“数字纪念墙”,把逝者的照片、视频做成电子相册存在触摸屏里,家人来的时候能随时看,大概1000-2000元。至于鲜花、祭品,门口的花店都有,一束白菊50元左右,水果篮100元,丰俭由人——不少家庭会带逝者生前爱吃的驴打滚,放在格子前,倒像跟老人生前一样“唠家常”。
选壁葬的时候,还有几个“接地气”的小贴士。第一,一定要现场看——别光看销售发的图片,得亲自走一趟壁葬区:摸一摸石墙有没有裂痕,看看上午的阳光能不能照到格子,旁边有没有高大的树挡住;第二,问清“隐藏费用”——有没有“绿化费”“消毒费”?合同里得一条一条写明白,别等交钱了才发现“还有这一笔”;第三,考虑“后续方便”——家里有老人的,选一层或二层,不然爬楼梯费劲;第四,别急着下单——天寿有时候会有优惠,比如清明前后的“追思月”,墓位费打9折,或者送一年管理费,多等几天说不定能省几千块。
其实在北京,选壁葬从不是“凑活”——天寿的壁葬区没做冰冷的水泥格子,而是做成了园林式石墙:爬藤月季绕着墙根往上缠,每排格子之间种着麦冬草,连石缝里都冒出几株小野花。常有年轻人带着孩子来,指着墙上的名字说“这是奶奶,她以前总给你做糖火烧”,风一吹,叶子沙沙响,倒像奶奶在笑着应。费用多少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一方小格子里,藏着的是“我还记得你”的牵挂,是永远不会断的念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