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西山脚下,风裹着槐花香往衣领里钻,沿着温泉路拐过第三个路口,北京温泉墓园的青灰色门楣就藏在松柏后面。常陪朋友来选墓,听得多了才明白,选墓不是挑“贵的”,是挑“对的”——而价格,不过是帮你找到“对的”那个小工具。
北京温泉墓园的价格像揉碎的阳光,洒在不同的角落。最普通的传统立碑,用深灰色花岗岩,刻着“先考××之墓”这样的简洁字样,蹲在松柏区的后排,价格8万起步,15万封顶;要是想要点“温度”,比如碑身上刻着逝者生前画的小猫,或者带个能种月季的小花坛,那种艺术立碑就得12万往上,到20万也不稀奇。还有近几年流行的生态葬,树葬埋在银杏林,花葬藏在月季园,就立个小铜牌写着名字,价格3万就能开头,8万就能选个好位置——上周帮楼下张阿姨选的树葬位,她摸着银杏树干说:“我家老头以前总说,等退休了要种满院子银杏,现在倒先住进去了,也算圆了他的梦。”
其实价格的“猫腻”都在细节里。位置是最大的“变量”:玉兰苑那排靠湖边的墓位,春天玉兰落得满湖白,价格比后排高30%;樱花园的更俏,去年春天有个家属为了抢那排的位置,等了三个月。材料也不省心:汉白玉的碑身比花岗岩贵5万,因为汉白玉的纹路细,刻出来的字更清晰;进口的印度红石材,颜色像老红木,要贵上3万,说是十年不褪色。还有服务:有些墓位送每年一次的碑身清洁,或者家属祭扫时的免费茶水,这些“软福利”加起来,价格也会涨个1-2万。
选墓时最常听的问题是“要不要买贵的”,我总说“先想逝者喜欢什么”。去年有个小伙子,妈妈生前是护士,最喜欢向日葵,我们帮他选了花葬里的向日葵区,价格才5万,他说妈妈以前值夜班,总对着向日葵说“明天又是晴天”——埋骨灰那天,他带了把向日葵放在花池边,说“妈,以后每天都有太阳陪你”。还有个老爷爷,自己选了树葬位,说“我活了80岁,吃了树的荫、吸了树的氧,最后还给树当肥料,多划算”,他选的位置才3万,却笑得比谁都开心。
北京温泉墓园的价格,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数字,是你想给逝者的“小确幸”:是他喜欢的花、他常走的路、他念叨过的风景。所以不用急着翻价格表,先绕着园区走一圈,看看哪棵树的影子像他生前坐的摇椅,哪片花的香气像他煮的茶,那就是最对的位置——价格?不过是帮你把这份心意“落地”的工具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