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带着点槐花香,张叔攥着皱巴巴的纸条站在路口,纸条上是儿子写的“朝阳陵园”四个字。他摸出老年手机翻导航,可屏幕上的蓝色箭头总在“马各庄”附近绕圈——不是不会用科技,是想找个“能摸得着的记号”,比如哪棵树特别粗,哪个路口有卖花的摊子,这样走起来才踏实。

其实很多找朝阳陵园的人,都和张叔一样。它的具体位置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马各庄村东,说直白点,就是顺着东苇路一直往东,过了马各庄桥再走500米,路边会出现一排国槐,树后面就是园区入口;要是自驾,从京平高速金盏出口下来,往东北方向开3公里,远远能看见“朝阳陵园”的白色牌子,字体不大却很显眼;公交更方便,418路或者989路坐到底站“马各庄东”,往北约200米的胡同口有个卖鲜花的小铺,跟着铺子里飘出来的百合香走,就能摸到园区的铁门。

朝阳陵园地址在哪-1

第一次进园的人,往往会停下脚步愣两秒——没有想象中肃穆到压抑的氛围,反而像走进了老家的小公园。入口的国槐树干上系着不少黄丝带,风一吹就轻轻晃,像有人在小声打招呼;主路两侧是齐腰高的侧柏,柏树下种着月季和鸢尾,春天开粉色的花,夏天是紫色的,秋天还有金黄的野菊;再往里走有个小池塘,塘边立着块青石碑,刻着“静思池”,偶尔有蜻蜓点水,涟漪把天上的云揉成碎银子。管理员说,这些树是每年清明家属们一起种的,有的是纪念父母,有的是给孩子留个“能说话的地方”。

说到找路的细节,还有些贴心提醒要告诉你:如果坐地铁,14号线善各庄站出来打个车,10分钟就能到,司机都知道“马各庄的陵园”;要是开车来,园区门口有免费停车场,高峰日也不会堵;园区开放时间是每天8点到17点,节假日不休息,但清明、冬至要提前来——不是怕没位置,是怕你在门口等的时候,风里的槐花香会勾得人更想亲人。

那天张叔找到老伴的墓碑时,太阳刚过午后,阳光穿过槐树叶洒在照片上。他把带来的菊花放在碑前,摸了摸碑身说:“你看,我找着了,这儿的树比咱们以前楼前的还粗。”风里飘来月季的淡香,他忽然明白,所谓“地址”从来不是一串数字——是东苇路上的马各庄桥,是国槐树下的鲜花摊,是园区里吹过的风,是“我能准确走到你身边”的安心。

后来张叔再带邻居来,总会指着路口的国槐说:“就往这儿拐,树后面就是。”邻居笑着问:“导航不是更快?”他摸着树干上的刻痕说:“导航是给眼睛看的,这些记号是给心记的——你看这树纹,像不像老伴以前织的毛衣纹路?”

风又吹过来,槐花落了一地,落在张叔的鞋尖上。他抬头望了眼园区里的月季,粉嘟嘟的花瓣上沾着阳光——原来最好的“地址”,从来不是地图上的坐标,是“我能顺着熟悉的味道找到你”的踏实,是“哪怕第一次来,也像回老房子”的安心。

对了,要是还有疑问,园区的咨询电话是010-8433xxxx,接电话的姑娘会跟你说:“叔叔阿姨,您到了马各庄桥给我打个电话,我在门口接您。”你看,连电话里的声音,都带着槐花香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