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静安墓园的柏树林,保洁阿姨正蹲在花坛边擦石碑上的露水。我站在湖边的曲桥上,看着几位家属围着工作人员问:“这个靠近月季园的位置,价格是多少?”——其实每一次询问的背后,都是想给逝者找一个“最像他”的归处,而价格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,是承载着思念的“度量衡”。
说起静安最新的价格,最受欢迎的其实是生态葬。比如树葬,把骨灰埋在三十年树龄的银杏树下,墓碑是一块刻着名字的小铜牌,价格大概在8000到15000元之间。上次有个小伙子来选,说爸爸生前总说“等退休了要去山里种树”,选树葬的时候,他摸着银杏树干说:“爸,这次我陪你种树。”还有花坛葬,骨灰撒在绣球花田里,石碑是嵌在花坛里的大理石牌,价格在6000到12000元之间——比传统墓便宜一半,却像把逝者“藏”在了花里,每次来都能看见不同的花,倒像他还在跟着季节变。
传统墓的价格区间更宽些。单穴墓大概3万到6万,双穴墓5万到10万。价格差在哪儿?比如靠近园区中心“归园”的双穴墓,旁边有棵百年香樟,树荫能盖住整个墓区,春天有鸟在树上筑巢,秋天有落叶飘在碑前,价格大概8万;而侧门旁边的单穴墓,虽然位置偏,但旁边有片小竹林,风一吹就沙沙响,像逝者生前喜欢的“雨声”,价格只要3万5。还有碑型,传统立碑是方方正正的,刻着“先考先妣之墓”,适合喜欢稳重的家庭,价格比基础款高5000左右;艺术碑就有意思了——有位阿姨找过来,说老伴生前是茶客,总坐在阳台泡茶。工作人员推荐了款仿茶桌的艺术碑,碑身刻着“茶烟起处是归程”,石材是浅褐色砂岩,摸起来像老茶桌的包浆,比传统立碑贵2000,阿姨却摸着碑面笑:“他要是看见,肯定要泡壶茶给我喝。”
其实价格里最该细品的,是那些“看不见”的东西。比如石材,静安用的芝麻黑花岗岩来自福建深山,敲起来声音清脆,比人造石贵10%——但几十年后碑面不会花,不会掉漆,就像逝者的名字,永远清晰;比如服务,每到清明前,工作人员会给每座碑擦灰;家属来不了,他们会拍照片发过去;甚至有次,一位奶奶说想给爷爷送盒月饼,工作人员就帮她把月饼放在碑前,拍了照说“爷爷的月饼,我摆好了”——这些不是额外的钱,是价格里藏着的“心意”。
选墓的时候,也有几个“要拎清”的事儿。别光看价格低就冲,得问清楚管理费——静安是20年一交,墓价的5%,提前三个月通知;还有,选位置别只看“贵”,得想逝者生前的喜好:喜欢安静选竹林,喜欢热闹选月季园,喜欢花选牡丹亭——最合他心意的,才是最好的。
那天傍晚,我看见一位老先生蹲在碑前,摸着碑面说:“老太婆,我给你选的位置,能看见湖边的鸭子,你生前不是最喜欢喂鸭子吗?”风里飘来桂香,湖边的鸭子叫了一声,老先生笑了。其实选墓园从来不是“买块地”,是给逝者找个“家”,给生者留个“可以坐下来想他的地方”。而静安的价格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,是每一句“我想你”的重量,是每一次“来看看你”的安心。
风又吹过来,保洁阿姨擦完最后一块石碑,直起腰说:“今天的活儿干完了。”我望着夕阳里的墓园,曲径通幽的小路,湖边的亭子,还有那些刻着名字的石碑——每一块石碑后面,都是一个故事,而价格,不过是把故事写下来的纸,重要的是,纸上的字,有没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