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帮奶奶选长眠之地时,我和父母跑了杭州好几个陵园,直到走进凤凰山陵园的松园,脚步才真的慢下来。那天是个晴天,风裹着松脂的清苦味儿钻进鼻子,青石板路两旁的马尾松排得整整齐齐,阳光穿过松针织成碎金,落在脚边——突然就想起奶奶生前总说,“等我老了,要找个有树的地方,能听见风,能看见太阳”。

松园是凤凰山陵园里最“有烟火气”的区块。入口的老松有两人合抱粗,枝桠上挂着家属系的红丝带,风吹过来,丝带飘得像要飞起来。往里走,小路绕着松林转,每隔几十米就有个石凳,凳面磨得发亮,显然常有人坐。工作人员说,松园的松树都是二十年前种的,现在都长得比房子高了,夏天能遮阴凉,冬天能挡点风,连雪落下来都比别处慢——去年下雪的时候,有家属拍了照片,松枝上挂着雪,像给松树戴了顶白帽子,墓牌藏在雪里,倒像老人盖了床软被子。

跟陵园的王姐聊价格时,她没直接拿价目表,而是带我走了一圈松园。“你看这条主路旁边的立碑,”她指着一排米白色的碑说,“这种是5万8,碑石是福建的芝麻白,刻字用的是阴刻,不容易掉色,位置好,家属来的时候不用走太远。”再往松林深处走,她停在一个小卧碑前:“这种是3万2的生态墓,碑面是青石板,嵌在草坪里,旁边能种一棵小侧柏,以后侧柏长大,就像给老人撑了把伞。”她又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石亭说:“那是定制的家族墓,12万8,亭子里能放四张石凳,家属来的时候能坐下来吃饭——有户人家去年清明带了奶奶爱吃的桂花糕,就放在石亭里,说‘奶奶,我们陪你吃块糕’。”王姐补充,松园的价格差别主要在三点:一是墓型(立碑、卧碑、家族墓),二是位置(主路附近 vs 松林深处),三是材质(芝麻白、青石板、花岗岩),像最受欢迎的“松间立碑”,价格大概在6-8万,位置靠松林边缘,既能沾点松风,又不偏难怪找。

凤凰山陵园松园的价格-1

其实一开始也对比过其他陵园,有的价格便宜,但要么在荒郊野外,要么没什么绿化,总觉得少了点温度。凤凰山松园的价格虽然稍高,但胜在“实在”:首先是资质正规,营业执照挂在大厅里,每年的年检报告都能查得到,不用担心哪天陵园“消失”;其次是服务贴心,松园有专门的“代祭服务”,要是清明没时间来,工作人员会帮着擦碑、献花、拍视频发给你;最关键的是环境——我见过松园的养护工人,早上七点就来剪松枝,蹲在地上把松针扫成小堆,连碑缝里的杂草都拔得干干净净。有次碰到个阿姨跟我讲:“我妈生前就喜欢在小区的松树下打太极,现在她在松园,我每次来都觉得她还在那里,风一吹,松针响,就像她在跟我打招呼。”

说到底,选陵园不是选一个盒子,是选一个能安放思念的地方。凤凰山松园的价格,对应的是能摸得到的松风、靠得住的服务,还有一份“让老人安心”的踏实。现在奶奶的墓在松园深处,旁边的侧柏已经长到我腰高,每次来我都会坐在石凳上,把刚买的龙井倒在纸杯里——风里有松脂香,有茶香,还有奶奶熟悉的“唠叨”:“丫头,别站太久,石凳凉。”那一刻突然明白,所谓“值得”,就是你花的每一分钱,都变成了能温暖思念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