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脂香穿过天堂公墓的小径,我蹲在外公的墓碑前擦碑,妈妈站在旁边跟园区的李姐聊天——她最近总念叨着要给外婆选个“伴儿”,怕以后自己动不了,没人帮外婆收拾。李姐笑着递来一杯温水:“今年价格没涨多少,你上次问的那排靠银杏林的双穴墓,现在还是12万。”这句话像颗小石子落进心里,我忽然想起最近好多朋友问“天堂公墓2023年到底多少钱”,索性跟着李姐转了一圈,把听到的、看到的都记下来。
其实天堂公墓的价格并没有想象中“高不可攀”,反而像超市的货架,摆着不同档位的“心意选项”。最基础的是传统双穴墓,用青灰花岗岩做碑身,刻简单的花纹,位置在园区中部的松柏区,2023年的价格大概8-15万——李姐说,这是最受欢迎的“大众款”,好多家庭选这个,因为“够实在,碑面能刻下外公外婆的名字,还有他们结婚时的那句‘相伴到白头’”。再往上是艺术墓,碑身雕着梅兰竹菊或者家人的生活场景,比如有个客户定制了刻着“爷爷教我骑单车”的浮雕,这样的墓位在景观区,靠着人工湖,价格要18-30万。更特别的是生态葬,树葬的墓牌藏在松树下,只刻名字和一句“归向山林”,价格才3-5万;花葬更浪漫,把骨灰和花种混在一起,春天会开小蓝花,才2万出头——李姐指着湖边的一片雏菊说:“上星期有个90后姑娘选了花葬,说妈妈生前爱养花,这样‘妈妈每年都能当一次花仙子’。”
为什么同样是墓位,价格能差出好几万?李姐帮我理了理其中的“小秘密”。最直接的是位置——离园区入口近的“第一排”,或者靠湖、靠假山的“景观位”,价格要比里面的贵2-3万,因为“祭扫的时候不用走太多路,老人腿不好的话,推轮椅也方便”。然后是墓型的工艺,艺术墓的雕刻要找专门的师傅,有的要刻一个月,“你看那座刻着《兰亭序》的碑,师傅刻了21天,每一笔都要对齐原帖的笔锋”,这样的手工费自然贵。还有朝向,虽然现在年轻人不太讲究,但好多长辈还是认“坐北朝南”,说“阳光能照到碑面,像小时候晒被子的暖”,这样的朝向要提前订,价格也会高一点。最后是园区的配套,天堂公墓今年刚修了新的停车场和休息区,还有免费的茶水间,李姐说:“以前扫墓要找半小时车位,现在直接停到门口,这些配套也算进了价格里,但大家愿意买账,因为‘省心’。”
跟着李姐走的时候,遇到个阿姨在问“有没有隐藏费用”,李姐笑着掏出自制的“价格清单”:“我们这儿明码标价,管理费是墓价的5%,每20年交一次;刻字费是100块一个字,要是加照片,烤瓷的200块;下葬费是800块,包括抬棺和铺红毯。”阿姨点点头:“就怕藏着掖着,这样写清楚就好。”我忽然想起朋友说“选墓像买房子”,其实更像选一件“带着温度的礼物”——你要想“以后每年来的时候,走哪条路最顺”“碑上的字能不能让孩子记住爷爷奶奶的样子”“有没有地方让妈妈坐下来歇会儿,跟爸爸说说话”。李姐说,她见过最“聪明”的客户是个程序员,选了松柏区的基础墓,却加钱把碑面换成了“可扫描的二维码”,里面存着爷爷的老照片和录音:“扫一下就能听到爷爷说‘小孙子,要好好吃饭’,比刻再多花纹都管用。”
离开的时候,夕阳把墓道的影子拉得很长,我看见有个小姑娘蹲在碑前,往碑缝里塞三叶草——那是她妈妈生前最爱的花。李姐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