沿着西沣路往南,过了秦岭野生动物园的指示牌,再拐个弯,就能看见长安园骨灰林的入口——不是那种气派的大门,是两根圆木搭的门框,上面爬着常春藤,像谁在门口挂了串绿色的帘子。往里走,路是青石板铺的,每一步都能踩着阳光的碎影,道旁的侧柏排得整整齐齐,枝叶碰在一起沙沙响,像有人轻声说“来了?

这园子的静,是渗进泥土里的。没有城市公墓的水泥味儿,没有此起彼伏的鞭炮声,连鸟叫都藏在树影里,像怕惊了谁的梦。第一次来的人,总会不自觉放慢脚步,不是因为路陡,是这园子的“温”——风里有松针的苦香,有泥土的腥甜,还有远处传来的山涧流水声,像把心都泡软了。

说到长安园的价格,倒不像外面传的那样“讳莫如深”,反而像这园子的树,每一笔都“立得稳”。最基础的常青林,墓位埋在侧柏丛里,单穴价格3.2万到4.8万,双穴5.1万到5.8万。侧柏长得慢,能活上百年,选这儿的人,大多图个“长久”——就像有人说的,“侧柏在,思念就不会断”。

长安园骨灰林的价格表-1

要是想让亲人“住”在有花的地方,玉兰林和梅林区是热门。玉兰林的每排墓位前都种着玉兰树,每年3月,满树的白花开得像云,单穴价格5.5万到7万;梅林区更妙,冬天能闻见淡淡的梅香,价格和玉兰林差不多。还有银杏林区,秋天叶子黄得像金片,风一吹,能落满墓位,单穴价格4.2万到5.5万,好多家属选这儿,是因为老人生前爱捡银杏叶做书签。

但价格里藏的“心思”,比数字更暖。长安园的报价里,已经包含了20年的管理费——不用怕以后突然要交一笔钱;还有每年一次的“代祭扫”:清明前三天,工作人员会把墓位周围的草除干净,摆上一盆野菊花,擦干净石碑上的灰尘,再拍段15秒的小视频发给家属。有次碰到个在北京工作的小伙子,他说:“我妈走得早,我平时没时间回来,有这个服务,就像有人帮我陪着她。”

刻字和碑文设计也不用额外花钱。园里有个专门的“写字先生”,是位退休的语文老师,会根据家属的描述设计碑文——比如有位阿姨说老伴儿生前爱下棋,先生就把碑文写成“棋友某某某,此处听风,静等对弈”;有个姑娘说妈妈爱养花,先生就刻了“花影里的妈妈,永远在春天”。连刻字的字体都能选,楷书、行书,甚至老人生前的手写体,只要有样本,就能拓下来刻在石碑上。

长安园骨灰林的价格表-2

有人问:“长安园的价格贵吗?”其实要看怎么算。比起城市里动辄十几万的公墓,这儿的价格实在;比起那些“随便找块地”的地方,这儿的每一棵树都有专人养护,每一寸土都经过了环评,连地下水都做了检测——就像管理员老周说的:“我们卖的不是地,是能放得下思念的‘家’。”

上个月有对小夫妻,选了银杏林区的双穴,4.8万。小伙子说:“我爸妈生前最爱一起爬终南山,每次回来都捡银杏叶夹在笔记本里。现在选这儿,既能看见山,又能等秋天的银杏叶落下来,就像他们还在捡叶子。”还有位80岁的叔叔,选了常青林最边上的单穴,3.5万。他说:“我爹生前最烦热闹,这儿离大路远,安静,正好。”

其实说到底,选骨灰林的价格,从来不是“贵不贵”,是“对不对”。就像园子里的树,有的长得高,有的长得矮,有的开白花,有的结红果,但每棵树都有自己的位置——思念也是一样,找个能装下它的地方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