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风里总飘着桂香的余韵,我跟着长辈捧着素菊往长安园走——这是第三次帮远方的表叔找骨灰林的位置,才发现许多人对它的印象,停留在“西郊的一片松树林”,却不知道那串具体的坐标里,藏着多少温暖的细节。
长安园骨灰林藏在西安西郊的鄠邑区庞光街道,沿着西太路往南走,过了比亚迪工厂的第三个红绿灯右转,就能看见“长安园”的青石门牌——不是那种扎眼的广告牌,而是凿着松枝纹理的石头,像给归人递了一把钥匙。门牌号是庞光街道将军山大桥西100米,但守林的张叔说,locals更愿意叫它“松树林子的家”——毕竟比起冰冷的路名,松针的味道更像“家”的密码。
选在这里不是偶然。庞光街道本就沾着“八水润长安”的余脉,骨灰林背靠秦岭的浅坡,前面是一片人工湖,风从林子里穿过来,带着松针和青草的清苦,像把秦岭的呼吸揉进了风里。上次和张叔聊天,他指着不远处的刺槐林说:“当初规划时特意留了这些老槐树,每棵都编了号,有的树龄比骨灰林还大。人走了,能靠着老树根歇脚,比水泥台子亲多了。”我蹲下来摸过树牌,编号“槐037”的树皮上,还留着去年清明有人系的红绳,褪色成淡粉,像给树戴了个温柔的蝴蝶结。
交通其实比想象中方便。如果坐公交,从城南客运站坐929路到庞光镇站,再打个三蹦子就行——司机师傅都知道“松树林子的长安园”,三蹦子的车斗里飘着糖炒栗子的香,师傅会提醒:“前面有小坡,扶好哈。”自驾的话更省心,导航直接搜“长安园骨灰林”,门口的gravel停车场免费,车位不多但永远有空位——来这儿的人都不急,慢慢开,慢慢找,像赴一场很久没见的约。
上次帮表叔找到他父亲的骨灰盒时,太阳刚爬到秦岭的肩膀上。表叔摸着树牌上的“松124”,声音轻得像落在松针上的阳光:“我爸以前总说,等退休了要去西郊种松树,没想到在这实现了。”风刚好吹过来,松针落进他手心,像父亲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。旁边的湖面上,两只白鹅慢悠悠游着,脖子弯成温柔的弧度,连波纹都染着松色。
其实我们找的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地址,是那个能安放思念的“家”。长安园的地址写在导航里,刻在石牌上,藏在松枝的纹理里——顺着西太路的红绿灯走,顺着松针的味道走,顺着心里记着的那点牵挂走,就能找到。就像张叔常说的:“只要心里有根线,再远的路,都能走回家。”
昨天离开时,我看见林子里的野菊开了,小小的黄色花朵,挤在松针堆里。风一吹,花瓣飘向湖面,像给水里的云递了封信。原来最动人的地址,从来不是一串数字,而是“我知道你在这,我能找到你”的安心——长安园的骨灰林,就是这样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