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温泉墓园的入口处。扫码的瞬间,手机屏亮起"预约成功"的绿色小字,像给浮躁的心贴了片温温的艾草膏——上周刚听邻居阿姨说,现在扫墓要提前预约,我盯着墓园公众号的预约界面研究了半小时,选了母亲生前最爱的周三上午,想着那时人少,能多陪她会儿。
旁边的张阿姨举着手机凑过来,屏幕上是没填完的"亲属关系"选项。她的指甲盖里还沾着菜园的泥,说话时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急:"姑娘,我填'女儿'对不?上次没预约,站在门口等了俩小时,眼看着太阳越升越高,我攥着给老伴的月饼都化了。"我帮她点选确认,系统弹出"10月15日9点至11点已预约"的提示,她才舒出一口气,把手机塞进布兜里:"这次提前三天就盯着日历,就怕抢不上舒服的时段。"其实我懂她的急——去年清明我挤在人群里,连烧纸都要踮着脚,烟灰飘得满袖子都是,想和母亲说句话,都被旁边的吵闹声盖过去。
沿着青石板路往上走,往年这时挤得水泄不通的台阶,如今倒有了几分清幽。保洁阿姨推着清扫车,把落在碑前的银杏叶扫成小堆——不是不让留,是怕风大吹得碎叶飘进别家的花束里。转角的便民服务点,志愿者举着温热的姜茶,看见有人过来就递一杯:"刚熬的,驱驱晨凉。"我接过杯子,指尖裹着暖意,想起母亲生前总说"秋凉要喝姜茶",原来有些牵挂,连陌生人都替我们记着。
站在母亲的碑前,我把她最爱的杭白菊轻轻摆上。碑上的名字刻了十年,摸起来还是温温的——去年这时,我挤在人群里,连蹲下来的空间都没有,只能把花往碑边一放就走,回头看时,花已经被挤得歪了。今天倒能慢慢坐下来,从布兜里掏出她爱吃的桂花糕,掰成小块放在石台上:"妈,我学会做桂花糕了,比上次买的甜一点,你尝尝。"风里飘来旁边传来的说话声:"爸,我给你带了黄酒,这次没急着走,能多陪你会儿。"转头看,是个穿藏青色外套的叔叔,正蹲在碑前,把黄酒倒进瓷碗里,阳光刚好落在他的后背上,像裹了层温柔的纱。
前几天和朋友聊起预约,她皱着眉说"现在做什么都要预约,连扫墓都不自由了"。可今天站在这里,我倒觉得,所谓自由从来不是挤着往前冲,而是能在想陪伴的时候,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。就像刚才遇到的老爷爷,他捧着老伴的照片坐在石凳上,阳光刚好落在照片上,他轻声说:"丫头,我预约了最舒服的时段,你看,今天的太阳多像你嫁我的那天。"风把他的白发吹起来,照片上的老太太笑得很甜,像在回应他的话。
离开的时候,门口的保安笑着和我打招呼:"下次来提前三天预约就行,要是不会操作,直接来服务中心找我们。"风里还飘着桂香,比早上更浓了些。我摸了摸口袋里没喝完的姜茶,温温的,像母亲的手。原来所谓的预约,从来不是一道门槛,而是给思念留的一张温柔的门票——它让我们不用挤着往前赶,不用怕没位置,不用怕来不及说的话被风吹走。它让每一份想念,都能慢慢说,好好听。
走在回家的路上,我掏出手机,给朋友发了条消息:"下次去温泉墓园,记得提前预约,那里的姜茶很好喝,风里有桂香,能多陪爸妈会儿。"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,风里飘来一片银杏叶,落在我的手心里——像母亲的手,轻轻拍了拍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