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清晨,我陪楼下的李阿姨去凤凰山陵园。她攥着一盒先生爱吃的桂花糕,一路念叨着“上次来还是去年冬至,不知道坟头的草是不是又长了”。可到了入口,却被工作人员拦下来——“阿姨,您预约了吗?现在入园要扫预约码哦。”李阿姨一下子慌了:“我哪会弄这些啊?以前从不要预约!”我赶紧掏出手机,帮她查流程,这才发现凤凰山陵园的预约制,其实藏着对祭扫者的贴心。
最方便的预约渠道是微信公众号。你搜“凤凰山人文纪念园”,关注后点底部“业务办理”,第一个就是“入园预约”。点进去填信息:逝者姓名、墓区编号(不记得可以查以前的祭扫凭证,或者打陵园电话问)、随行人数(最多5人)、到访日期和时间段。填完提交,1分钟不到就能收到带验证码的短信——这就是“入园门票”了。我帮李阿姨填的时候,旁边工作人员凑过来提醒:“下次让家里小孩提前3天约,清明前一周得‘抢’呢。”原来预约时间有讲究:平时提前1-3天,高峰时段(清明、冬至前半个月)得提前一周,不然很可能约不上。
预约成功后,那短信可别删。入园时要么扫短信里的二维码,要么给工作人员看验证码,不然得重新登记。有次我碰到个小伙子,说“加班忘约了”,现场排了20分钟临时通道才进去——所以能提前约就别赌“运气”。还有老人不会用手机怎么办?打陵园服务电话0571-8XXXXXXX,跟工作人员说清逝者信息和到访时间,他们会帮忙登记。或者让家里年轻人代劳,无非多花5分钟。
帮李阿姨弄好预约,进了陵园。她蹲在先生坟前,把桂花糕摆好,轻声说:“今天没排队,能多陪你一会儿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旁边松柏沙沙响,比以前清明时的喧闹舒服多了。以前我也觉得预约麻烦,可那天看着李阿姨安静的背影,突然懂了:预约不是限制,是给思念留“净土”——以前挤得连烧纸的地方都没有,现在人少了,反而能好好跟亲人说说话。
其实凤凰山的预约真没想象中复杂。提前准备好逝者信息,跟着公众号步骤走,5分钟就能搞定。就算是老人,打个电话也能解决。我们花这点时间,不过是为了让“看亲人”这件事,更体面、更从容。毕竟,思念不该被人流打乱,不是吗?
那天离开时,李阿姨攥着我的手说:“下次让我女儿帮我约,再也不慌了。”我望着陵园里错落的墓碑,想起工作人员说的“预约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安静的空间”——原来那些看似“麻烦”的流程,藏的是对生命的尊重。凤凰山的预约,从来不是“门槛”,是给想念的人,留一段不被打扰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