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的清明总带着点湿润的风,穿过弄堂里的梧桐树影,吹向郊外的墓园。静安墓园坐落在宝山罗店镇的香樟林里,门口的石狮子还是十几年前的旧模样,不少老上海人说这儿“像老家的后园子”,所以成了很多家庭安置亲人的选择。最近总有人问起这儿的公共墓地价格——毕竟选墓不是买件衣服,要算清楚预算里的每一笔账,更要对得起心里的牵挂。

要说静安墓园的价格,先得把墓型掰碎了说。最接地气的是生态葬,去年帮邻居周阿姨问过,树葬起步价两万二,花坛葬一万八,就是把骨灰埋在香樟树下或杜鹃花坛里,立个小铜牌刻名字。周阿姨说“我家老头生前爱养鸟,树多的地方肯定有鸟叫,他肯定喜欢”。传统立碑墓的话,单穴大概八万起,双穴在十一到十五万之间,墓身大多是浅灰色花岗岩,有的刻着简单的梅枝纹样,算是“老上海的审美”。艺术墓就贵些,造型像小亭子或带祭台的,要二十万以上,适合想给亲人留个“有温度”印记的家庭——比如有户人家做了个仿旧的石桌墓,说“爸妈生前爱打麻将,这样他们在那边也能凑局”。

价格差得远,其实和几个细节分不开。比如位置,靠里侧能看到园区银杏林的墓位,比路边的贵一万二,销售说这叫“景观墓”,不少人愿意为那秋天的金黄加钱。我陪朋友选的时候,她本来犹豫,站在银杏林边吹了会儿风,立刻拍板“就这个,我妈生前最爱捡银杏叶做书签”。再比如面积,双穴不是单穴的双倍价,而是双穴的墓身宽十厘米,能多刻两行字,还能加个小香炉的位置,所以贵个两三万很常见。材质也有讲究,山西黑花岗岩比普通花岗岩贵三千,因为颜色匀,刻字清晰,有位老伯说“碑要结实,不然以后孙子来找不到”。

还有些容易漏的费用得提前问。刻字费有的套餐包含,但要刻对联或长碑文,每字加五十到一百;管理费是每年墓价的2%,比如十万的墓位每年交两千,一般一次交二十年。园区的代祭扫服务,比如清明帮着擦碑、献花,一次要三百块,虽然不是强制,但提前了解总没错。我还遇见过一对小夫妻,本来想买十万的立碑墓,后来听销售说生态葬能省八万,又能种棵树,立刻改了主意“我们年轻人讲究环保,这样也算是给孩子留个榜样”。

静安墓园公共墓地价格-1

说到底,静安墓园的价格里藏的是上海人的生活哲学——不追虚的,只选对的。有人愿意为窗外的银杏林加钱,有人觉得树葬的风更亲切,有人在意碑的材质能放多久,有人只想要个“能听见鸟叫”的地方。其实所谓“归处”,从来不是价格标签上的数字,而是心里那点“踏实”——就像静安墓园里的香樟树,年年发芽,岁岁落叶,风里飘着的,都是家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