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秋之后,我总想着去凤凰山陵园看看父亲。去年这个时候没提前预约,早上七点就到了,结果门口的队伍绕了半圈,等了快一个小时才进去,握着父亲墓碑的石头,手心里全是汗,连想说的话都忘了一半。今年学聪明了,提前做了功课,才知道现在陵园都要预约,虽说多了一步手续,却让这次祭扫踏实了不少。
预约的方式其实挺简单的,主要是线上公众号,我妈不太会用手机,我帮她操作了一次,没想到特别顺手。打开微信搜“北京凤凰山陵园”,公众号头像就是陵园大门的照片,点进去菜单栏里“服务中心”下的“预约祭扫”,填自己的姓名、身份证号,还有父亲的墓碑编号——这个得提前记好,不然填的时候要翻旧照片找,怪麻烦的。然后选祭扫日期,我选了周六上午,怕周日人多。提交之后没几分钟,手机就收到短信,写着“预约成功,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前往”,连入园的二维码都附在里面,到时候直接扫就行。要是不会用手机,也能打陵园的电话预约,或者直接去现场窗口,不过线上更省事儿,不用跑一趟。
预约的时候得注意,最好提前1-3天,别卡着当天预约,不然可能没名额。我同事上周想预约周日,结果周五才约,已经满了,只好改到周一。还有,带身份证是必须的,陵园门口要查,要是替别人代预约,得带两个人的身份证。对了,陵园现在不让烧纸和放鞭炮了,我去年带了纸,结果被门口的工作人员拦下来,说现在提倡生态祭扫,给了我一张宣传单,上面写着“以花寄思,以静致哀”。后来我就在门口的鲜花店买了一束白菊,十块钱,插在父亲墓碑前的花瓶里,风一吹,花瓣飘了几片,倒比烧纸更有感觉——父亲生前最讨厌烟味,这样倒合他心意。
其实凤凰山陵园的环境真的不错,每次去都觉得心里静。上周预约了周六上午,七点半就到了,山脚下的空气里有桂花香,沿着石阶往上走,两边的松柏长得整整齐齐,叶子上挂着露珠。保洁阿姨在擦旁边的墓碑,见我过来,笑着说“姑娘来得早啊,这会人少,能多陪亲人说说话”。我走到父亲的墓碑前,摸了摸上面的照片,他穿着中山装,笑得很温和。旁边的邻居墓碑前摆着水果,应该是刚有人来过。风里传来远处的鸟叫,没有去年的吵闹,倒像父亲在听我说话。
要是遇到问题也别慌,比如预约了临时有事,或者想改时间,直接在公众号里点“我的预约”,就能修改或者取消,再重新约就行。我上周本来约了周日,结果公司临时要加班,赶紧在公众号里改到了周一,没费劲。要是不会操作,打陵园的客服电话,号码在公众号里能查到,接电话的姑娘声音挺甜的,耐心帮我弄好了。还有一次,我忘了墓碑编号,客服帮我查了父亲的名字,很快就找到了,比我自己翻旧本子快多了。
提前预约真不是什么麻烦事。它让我们不用把时间浪费在排队上,不用因为着急而慌慌张张,能更从容地和亲人说说话,能仔细擦一擦墓碑上的灰尘,能多站一会,看看风里的松柏,听听山脚下的鸟鸣。其实祭扫的意义,不就是这样吗?不是形式,是心与心的连接,而提前预约,就是给这份连接多一点从容,多一点尊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