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七点,朝阳陵园的松柏林里还沾着露水,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去,能听见远处的鸟鸣——很多人第一次来这儿,都会先被这份静气打动,再轻声问起:"这儿的墓位多少钱?"其实选墓这件事,从来不是单纯的"买块地",价格背后,是对逝者的尊重,也是对生者心意的呼应。
朝阳陵园的价格,最直观的差异在墓型上。传统的立碑墓是最常见的,青灰色的花岗岩碑身,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,像老房子门口的石凳,踏实又熟悉。这种墓型的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,取决于材质——比如用芝麻黑花岗岩的会比普通石材贵一点,但好在耐用,风吹雨打几十年也不会褪色。艺术墓就更有个性了,有的是曲线型的大理石碑,刻着逝者生前喜欢的兰花;有的是组合式的,摆着迷你的书本雕塑(比如逝者是老师),价格会比传统墓高一些,大多在十几万到二十几万之间,毕竟每一款都是设计师根据家属的描述定制的,带着逝者的"影子"。
位置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,但这儿的"位置"不是单纯的"好不好找"。比如靠近主干道的墓位,家属祭扫时不用走太远,价格会比深处的贵个一两万;而靠松林或者景观湖的位置,虽然要多走几步,但能听见松涛或者看见湖水,很多人反而更爱——上次遇到位阿姨,说选了松柏林深处的位置,"我家老头生前爱下棋,这儿安静,能好好跟老伙计们‘对弈’",价格比景观区的同款墓型便宜了三万多。其实对逝者来说,"热闹"不如"合心意","方便"不如"安心"。
除了墓型和位置,附加服务的费用也很透明。比如墓碑刻字,按字数算,每个字几十块;绿化维护费每年几百块,会有人定期修剪墓前的灌木、清理落叶;还有祭扫服务,比如清明帮着摆鲜花、擦墓碑,费用都是明码标价的——陵园大厅的电子屏上挂着详细的价目表,连"加刻一句遗言"要多少钱都写得清清楚楚。王姐是这儿的业务员,她跟我说:"很多家属怕‘被坑’,所以我们把所有费用都摊开了说,哪怕是一块小石碑的工本费,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。"
其实选墓的人心里都明白,价格从来不是唯一的标准。有人预算有限,选了三万多的传统墓,却在碑背面刻了逝者生前写的打油诗;有人愿意花二十万买艺术墓,因为那是逝者生前想要的"像花园一样的地方"。朝阳陵园的价格里,没有什么"玄机",就像园里的松树一样,踏实——你花的每一分钱,都能看见落在实处的东西:一块刻着名字的石碑,一片能遮风的松林,一个能让你每年来坐会儿、跟逝者说说话的地方。
那天离开的时候,夕阳正好穿过松枝洒在青石板路上,看见一位老人蹲在墓前,把一束野菊花放在碑前,轻声说:"这儿风凉,你要是觉得闷,就叫我来陪你。"风里飘着松针的香气,忽然明白,所谓"合适的价格",不过是用能承受的成本,换一份"安心"——给逝者找个能安睡的地方,给生者留个能想念的归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