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的清晨,我陪着朋友去长青园看望她的母亲。春末的风里还飘着洋槐的香气,可走到园区入口时,朋友却突然站住——她想起出门前忘了查"要不要预约",攥着手机的手有点慌。其实这不是她一个人的疑惑,最近总能听到身边人问:"去长青园用不用提前约?临时去能进吗?"今天就顺着这场清晨的拜访,跟大家聊聊长青园的预约那些事。
作为北京城里数一数二的经营性骨灰林,长青园藏在朝阳区东坝乡的林子里,园子里的侧柏长得比人还高,每一缕风都带着点肃穆的温柔。但你要是以为这里跟普通公园一样随到随进,可就错了——从去年开始,长青园就实行了"预约入园"制度。为啥要预约?工作人员跟我们解释,不是为了设门槛,是园区里的墓穴大多集中在几个区域,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这样的高峰日,一下子涌进几百人,别说祭扫,连站的地方都挤。预约能帮着分流,让每一家都能有足够的空间,安安静静跟逝者说说话。
那预约到底怎么操作?其实特简单。朋友是前一天晚上在"北京民政"公众号上约的,点进"殡葬服务"板块,找到"长青园骨灰林预约",填好逝者的姓名、墓穴编号,再写清楚随行人数和联系电话,提交之后没五分钟就收到了确认短信。要是不会用手机,也能打园区的电话预约——号码是010-84311996,工作日的上午9点到下午5点都有人接。我跟朋友开玩笑说:"你看,比约奶茶还方便。"她笑着点头,说昨晚填信息的时候,居然有点仪式感——像提前跟母亲"打了个招呼":"妈,明天我去看你,就我们俩。"
不过也有人问:"要是临时有事,没预约能不能进?"我们那天刚好碰到个阿姨,拎着一篮菊花站在入口处,说儿子临时加班,她自己打车过来,忘了预约。工作人员查了查当天的预约量,说:"阿姨您跟我来,今天人不多,我帮您登记一下。"但也特意提醒:"下回还是提前约,要是赶上清明当天,说不定就得等会儿了。"所以啊,临时去不是绝对不行,但保险起见,还是提前一天预约最踏实——毕竟谁也不想抱着鲜花站在门口,望着园子里的柏树叹气。
进了园子之后,朋友反而松了口气。沿着柏油路往深处走,每几十米就有个穿蓝马甲的引导员,看到我们拿着预约码,会笑着指方向:"3区在那边,拐弯就是,有休息区可以放东西。"路过服务中心的时候,还能看到免费领取鲜花的桌子——园区准备了百合和康乃馨,用玻璃纸包得整整齐齐。朋友拿了一支百合,说:"我妈以前就爱买百合,说闻着香。"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,我突然明白,预约不是麻烦,是让这份想念能更从容——不用挤着找墓穴,不用怕被人打扰,就能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,跟逝者说说话,闻闻风里的花香。
离开的时候,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。门口的预约提示牌还立在那里,上面写着"每日限额500人"。朋友回头望了眼园子里的柏树,说:"下次我要提前三天预约,带瓶妈妈爱喝的茉莉花茶。"风里飘来洋槐的香气,混着百合的香,我想,这样的长青园,才配得上每一份郑重的想念。其实说到底,预约不过是个形式,真正重要的,是我们对逝者的心意——而一份提前的"约定",恰恰是这份心意最温柔的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