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的八达岭脚下,风里总飘着松枝的清苦味。沿着柏油路往上走,能看见陵园的朱红色大门,门两侧的石狮子脖子上系着褪色的红绸——这是附近村民每年清明挂的,说“给老人们添点人气”。来这儿的人大多捧着菊花或素色的纸花,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纸条,上面写着“查询墓价”“问双穴位置”之类的字,末了还画个小问号。

八达岭陵园的价格,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。最便宜的是生态葬,比如树葬和花坛葬,1万到3万就能安置。石碑是小巧的汉白玉,只刻名字和一句短话,爱女小棠,永远18岁”,旁边种着侧柏或月季。去年春天我碰到张叔,他蹲在树葬区给老伴儿的碑浇水,月季刚抽新芽,他说:“她生前嫌立碑麻烦,说‘不如种棵树,我变叶子,你变风,咱俩还能见面’。”这些生态葬的位置在陵园的东边,靠近一片苹果园,秋天的时候苹果会掉在碑边,像给故人留的小零嘴。

八达岭陵园墓地价格查询-1

传统立碑墓的价格,像摊开的手掌——单穴5万到8万,双穴8万到15万,能看见长城的位置要15万到20万。有次接待中心的李姐跟我聊:“上周有位阿姨选了双穴墓,在第二排,抬头能看见烽火台。她掏存折的时候手有点抖,说‘老伴儿生前爬了30年长城,现在让他天天看,踏实’。”好位置”从来不是价格标出来的,有人爱靠近入口的,说“不用爬台阶,我腿脚不好”;有人偏要选靠山的,摸着凉凉的山墙说“这才像家”。

价格差在哪儿?像唠家常一样就能说清。首先是位置——陵园里的台阶分三排,第一排靠近停车场,方便行动不便的人;第三排挨着松林,风穿过松枝的声音像念经。然后是墓型,刻梅兰竹菊的比光板的贵点,雕龙凤的又比花卉的贵,不是因为花纹值钱,是因为刻花纹的师傅要蹲三天,每一刀都带着温度。还有材质,花岗岩比大理石耐风化,但李姐说:“其实陵园每年都擦碑,大理石的也能亮20年,关键看你喜欢哪种——有人就爱大理石的白,像故人的衬衫。”

怎么查价格?最实在的办法是打电话,官网的号码打通了有人接,会跟你聊“想要什么样的位置”“老人生前喜欢什么”;或者直接去现场,接待中心有沙盘,你指着“靠近松林的位置”,工作人员会带你爬上去看,风里飘着松脂味,他会说“这儿早上能晒着太阳”“这儿晚上能听见鸟叫”。别信中介的“内部价”,李姐说:“陵园没内部价,所有价格都贴在墙上,跟超市标价签一样清楚。”

上周我又去了趟陵园,看见一位先生蹲在碑前擦字,碑上刻着“吾妻王淑兰之墓”,旁边放着一束向日葵。他说:“老太太生前爱嗑瓜子,每年都种向日葵,现在我把花带来,她能闻见味儿。”风把向日葵的花瓣吹起来,落在碑沿上,远处的长城沉默着,像在听他说话。其实查价格从来不是目的,是想给故人找个“能安心的地方”——不管是1万的树葬,还是20万的长城景墓,里面藏的都是“我想你”的心意。

八达岭的风还在吹,吹过每一块石碑,吹过每一朵花,吹过每一句没说出口的“再见”。价格数字会变,但心意不会——就像那位阿姨说的:“钱花在哪儿不是花?花在让老伴儿踏实的地方,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