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枝的香气钻进车窗,张阿姨握着老伴的骨灰盒,脚步比往年轻了些——上周她刚在微信上约好了长青园骨灰林的祭扫时段,今天到入口时没像去年那样排半小时队,志愿者笑着接过她的预约码,指了指左边的松树道:“第三排第二个标记牌,您慢走。”这样的从容,藏在长青园的“网上预约时间表”里,成了不少家庭祭扫的“定心丸”。
作为北京老牌的生态骨灰林,长青园的松树一年比一年密,牵挂也一年比一年多。去年起为了分流高峰人流,园区正式推行“预约祭扫”,把每天的祭扫时间切成了四段温柔的“间隙”:上午8-10点、10-12点,下午1-3点、3-5点,每个时段限50组家庭——不是刻意“设限”,是想让每组家庭都有足够的空间,好好和亲人说说话。
想查时间表其实很简单。打开微信搜“北京长青园”公众号,点“服务指南”里的“预约祭扫”;或是登官网“服务大厅”点“祭扫预约”,进去就能看到未来7天的时段表:横向是日期,纵向是时段,每个格子用绿红两色标注“可约”或“已满”,甚至能看到“今日10点档剩余23组”这样的实时数据。就像上周三的上午档,周一还是绿色的“剩余35”,周二一早就变红“已满”——热门时段得赶早,晚了可就没位置了。
预约的细节得提前摸清楚。得准备好逝者的骨灰寄存证号、预约人的身份证号、联系电话,每笔预约最多填3个人信息——毕竟骨灰林的活动空间有限,多了容易挤。比如陈阿姨一开始想约5个人,系统提示“最多3人”,她赶紧删了女儿和女婿的信息才提交成功。还有取消规则:临时来不了得提前24小时在公众号点“取消”,不然会记“爽约”——半年内爽约3次,3个月没法预约。李叔上个月忘取消,第二周想约时系统提示“有1次爽约记录”,急得他找客服,客服说“这次帮您重置,下次记得提前操作”,他才松了口气。
预约后的流程也很顺畅。按时到入口,出示预约码和身份证,志愿者会引导到对应的区域;祭扫时要遵守生态要求,不能烧纸只能用鲜花,门口便民点的鲜花10块钱一束,比外面还便宜。就像第一次预约的王女士,本来准备了烧纸,幸亏志愿者提醒,她赶紧买了束白菊放在老伴墓碑前,说:“这样更环保,他肯定喜欢。”
风里飘来百合的香气,是旁边家庭放的。张阿姨摸着老伴的墓碑,轻声说:“老周,今年不用急着赶时间了,我陪你多坐会儿。”阳光穿过松枝洒在碑身上,她的影子和松树的影子叠在一起,像极了从前一起在公园散步的样子。其实预约时间表从来不是“约束”,是给思念留足的“空间”——让每一次祭扫,都能好好说句“我想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