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些槐花香,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A口外的公交站旁,67岁的周阿姨正攥着手机看时间——她要去长安园看去世两年的丈夫,以前都是女婿开车送,可这周女婿出差,正发愁怎么搭车时,旁边卖煎饼的大姐提醒:“姑娘,长安园不是有班车吗?我上周还坐过。

其实像周阿姨这样的情况,陵园早就考虑到了。长安园位于门头沟区军庄镇,离市区23公里,公共交通要倒三趟车,末班车还早;打车单程要90多块,对经常来的家属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。2019年,陵园特意推出了“思念摆渡车”——免费往返班车,专门解决家属的出行难题。

北京长安园骨灰林园陵园有班车吗-1

这趟班车的路线很实在:起点就是苹果园地铁口(A口出右转50米,找“长安园班车点”的蓝色牌子),全程走西六环辅路,不绕路不停车,45分钟直接到陵园正门口。时间也固定得像“老钟表”:每天两班,早8点准时从苹果园发车,下午2点从陵园返回;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会加开早7点和下午3点的班次,提前3天在官网和公众号通知。

北京长安园骨灰林园陵园有班车吗-2

坐班车得提前“报个信儿”——这是老乘客都懂的规矩。需要提前1天通过陵园客服电话(010-69801166)或官网预约,报上姓名、人数和联系电话就行。每班限20人,一是确保每个人都有座位(毕竟家属大多带祭品,还有老人要坐),二是方便陵园准备矿泉水和急救包——司机师傅的后备箱里总备着创可贴、速效救心丸,说是“怕有老人万一不舒服”。

班车司机都是“老熟人”。开了六年班车的王建国师傅,能叫出一半常乘客的名字:“张婶儿爱坐靠窗第三排,说能看山上的松树;李哥总带个大陶瓷罐,要给父亲换泡好的茉莉花茶;上次有个阿姨在车上突然哭了,我赶紧递了包纸巾,没敢说话——这种时候,安静陪着比啥都强。”上个月,王师傅还帮一位坐轮椅的大爷抬上了车,事后大爷家属特意送了盒手工饼干,说“这师傅比自家孩子还贴心”。

这趟车不只是“交通工具”。周阿姨第一次坐班车时,手里攥着丈夫生前戴的老花镜,坐在靠窗位置看窗外的麦子地——以前女婿开车时,她总盯着导航看还有几公里,现在倒能慢慢想起以前的事儿:丈夫退休后爱种月季,阳台的月季开得比邻居家都艳;两人一起去香山看红叶,丈夫总把她的围巾往上拽,说“风灌脖子”。“以前觉得去一次好累,现在坐班车,倒像去赴一场‘温柔的约’,路上能慢慢想他,挺好的。”周阿姨说。

北京长安园骨灰林园陵园有班车吗-3

陵园的工作人员说,班车开通五年,从没断过——哪怕疫情最严重的时候,也坚持每周开两班,只不过要求测体温、查健康码。“有位老伯伯跟我们说,‘就算不能进去,能坐在班车上绕陵园转一圈,也算是跟老伴儿打了个招呼’。”这句话让客服小张记到现在,“我们做的不是‘班车’,是让思念能‘轻一点’的路。”

现在周阿姨成了班车的“义务宣传员”,逢人就说:“长安园的班车可方便了,不用挤公交,不用花打车钱,司机还帮着拎东西——你们要是去,提前给我打电话,我帮你们预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