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平的秋末总带着点暖,京藏高速旁的银杏把风染成金的,顺着“天寿陵园”的路标往十三陵方向拐,燕山的轮廓慢慢清晰起来——这座在山脚下躺了20多年的园林式陵园,最近被问得最多的,是“最低多少钱能在这里安个家”。
其实天寿陵园的“低价密码”,藏在东侧的生态墓区里。目前园区的最低价格大概在3万元上下,对应的是树葬和花坛葬这两类生态墓型。树葬区叫“翠柏区”,每棵碗口粗的侧柏下挖着浅穴,骨灰盒埋在树根旁,上面立一块巴掌大的汉白玉碑,刻着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,字体是烫金的,太阳一照就发亮;花坛葬更有巧思,把骨灰混在营养土里,种进月季或菊花的花池,碑牌是陶土做的小叶子形状,嵌在花茎旁边,春天花开时,像逝者在和活人“打招呼”。
有人担心低价墓会不会在“角落”里?其实翠柏区紧挨着园区的“清池”景观湖,春天湖边的迎春花开得满坡,夏天有蜻蜓停在碑牌上,秋天的柏叶落进湖里,像撒了把绿星星。去年有位选树葬的张叔说,他第一次来就定了这儿:“我爸生前爱养鸟,现在站在树底下,能听见鸟叫,比市中心的高楼里热闹多了。”更安心的是,这些低价墓型都有合法的产权手续,和高价墓一样,受法律保护。
除了环境,服务也没打折扣。天寿陵园有免费的看墓班车,从积水潭、回龙观、北苑三个点发车,提前一天打个电话,司机就会在小区门口等。要是家里老人行动不便,工作人员还能推着轮椅陪逛——上个月有位坐轮椅的阿姨来选墓,工作人员蹲在她脚边,指着树葬区的照片说:“您看这棵树,明年春天会发新芽,就像您妈妈还在长大。”阿姨当场就红了眼。管理费也省心,树葬的管理费每20年交一次,大概1500块,平均到每年才75块,连一瓶普通白酒的钱都不到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问:“3万的墓,会不会太‘简单’?”其实不然。天寿陵园的生态墓型,恰恰是把“复杂”换成了“真心”——不用宏大的碑石,不用昂贵的石材,用一棵树、一朵花代替,让逝者真正“融入自然”。就像园区里的老园丁说的:“树葬区的每棵树都有‘灵气’,你给它浇水,它就给你长叶子,比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更‘活’。”
其实选墓地从来不是“买贵的”,而是“买对的”。天寿陵园的3万低价墓,不是“凑数”的“边角料”,而是把“生态”和“温情”揉进了价格里——既让逝者能在燕山脚下守着四季,又不让活着的人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。就像园区门口的标语写的:“让思念,有处可栖”,而这个“栖处”,从来都不只是钱的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