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西山脚下的风里,总飘着松柏的清苦味——那是天山陵园的味道。从市区往门头沟方向开,过了西六环的车流,沿着依山而建的小路再走十分钟,朱红色的大门就藏在松影里。门内的青石板路被踩得发亮,两旁的松柏像穿绿衣的卫士,把外界的喧嚣都挡在了园外。很多老北京人说,这里“离天近,离心也近”,于是把亲人的骨灰安放在这儿,让松涛替自己陪他们说话。
最近两年,园子里多了些捧着文件的家属——他们是来办“续费”的。不少人第一次听说“墓地要续费”时都愣神:“不是买了吗?怎么还要交钱?”其实这是国家规定:墓地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一般20年,到期后需要延续使用权。天山陵园1998年开园,最早一批墓的使用期刚过,续费”成了家属们的新课题。但这笔钱不是“额外负担”——它主要用来养园子里的树、修坏了的路、付保洁员的工资,还有24小时守着园子的保安。用张阿姨的话说:“就像给老家的房子交物业费,不然谁帮着扫院子、修篱笆?”
最让家属关心的“续费多少钱”,答案藏在“墓型”和“周期”里。天山陵园的续费没有“统一价”,得看你选的是哪种墓:传统立碑墓石材重、雕刻细,每年续费大概800-1200元;要是选生态葬——比如树葬,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只立一块刻着名字的小铜牌;或者花葬,让骨灰混着花籽长成花——这类墓的续费就便宜,一年只要300-500元。还有些家属怕麻烦,直接选5年或10年的长期续费:比如10年的传统立碑墓,总价8000-12000元,平均到每年才八九百,比年年跑划算。去年给父亲续费的周姐说:“我选了10年,一来省得每年记着日子,二来算下来比小区物业费还便宜,值。”
续费的流程也没想象中复杂。家属只要带三样东西:自己的身份证、当年买墓的《墓地使用证》,还有逝者的死亡证明(实在没带也没关系,陵园系统里有存档,提前打个电话说一声就行),直接去客户服务中心办。要是年纪大或者没时间,让孩子代办也可以,只要带代办人的身份证和亲属关系证明。需要注意的是,最好在到期前1-3个月办,别等逾期——逾期会收点滞纳金,而且心里也慌。交完钱,陵园会给一张盖红章的《续费凭证》,一定要收好在抽屉里,万一以后有问题,这就是“凭证”。
还有件暖心事:天山陵园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,能上门办续费。去年帮邻居王爷爷办理的小李说:“爷爷腿有毛病,下不了楼,我打了个电话给陵园,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员带着表格和计算器上门。一边教爷爷填信息,一边算价格,连‘要不要选长期’都帮着参谋,比我想得还周到。”
其实说到底,“续费”续的不是钱,是“牵挂的资格”。就像李叔每次来扫墓时说的:“看见爸爸的墓碑擦得锃亮,旁边的松树又长了一截,我就觉得他还在这儿,没走。这钱花得踏实——不是给陵园的,是给爸爸的‘家’买了个‘长期保姆’。”
天山陵园的续费价格,没有“套路”,也不“吓人”。它藏在每一棵修剪整齐的松柏里,藏在每一块没有灰尘的墓碑上,藏在工作人员递过来的一杯温水里。这不是一笔“支出”,是给“想念”找个落脚的地方——毕竟,那些没说够的话、没尽完的孝,还想借着这方小园子,再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