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,北京的风里总飘着些槐花香,混着街角卖青团的甜意,也裹着人们对先人的惦念。住在西南郊的老北京都知道,要去太子峪陵园看亲人,得先“约”——不是跟朋友约时间,是跟陵园的预约系统“打个招呼”。这两年祭扫的人多了,预约成了件“理所当然”的事,可第一次去的人,总免不了犯点懵:到底怎么约?约了之后要注意啥?
太子峪陵园要预约,说到底是为了“让大家省心”。这园子占地一千多亩,墓区沿着山坡铺展开,春有桃花映碑石,秋有银杏落台阶,本来是个能安安静静说心里话的地方。可一到清明、冬至,单日接待量能飙到几万人——要是没预约,你早上8点到门口,得排半小时队进园,等停好车再爬上坡,太阳都升得老高了;要是赶上飘点小雨,湿着裤脚站在队伍里,连掏纸巾擦眼镜的功夫都没有。预约就不一样了,陵园会根据预约人数调入口:预约9点到11点的走1号门,11点到13点的走2号门,停车场也会留好对应区域的车位——省得你绕着园区转三圈,最后把车停在一公里外的马路上。
预约的方式就两种,微信或者电话,都不复杂。微信上搜“北京太子峪陵园”公众号,点进底下“预约祭扫”的栏框,跟着提示填:姓名、身份证号、要去的日期和时间段(比如9:00-11:00),再上传亲属的墓位证照片——得是清晰的原件,别拍模糊的复印件,不然审核容易不过。要是嫌打字麻烦,直接打电话:010-63811117,工作日9点到17点都有人接。我上次帮邻居张阿姨预约,打了三次才通——高峰时段电话忙,多拨两次就行。对了,得提前3天预约,比如想清明当天去,至少得提前3天提交信息,不然系统里的名额早被抢光了。
预约成功后,记得把预约码截图存在手机里——到陵园门口,扫这个码就能直接进,不用再掏身份证核对。要是忘了带手机?也别慌,跟门口的工作人员说你预约时填的姓名和身份证号,他们后台能查到记录。还有些细节要注意:陵园里不让烧纸,只能摆鲜花,要是你带了纸钱,门口有免费的焚烧炉,但尽量少用——毕竟风一吹,纸灰飘得到处都是,也不符合环保要求。要是家里有老人腿脚不好,园区入口的服务台能借免费轮椅,交个身份证就能领,推着重阳糕或者鲜花上坡,能省不少力气。
有次我陪朋友去,她抱着一束白菊站在墓前,轻声说:“妈,我提前三天就约好了,没排队,也没找不着车位。”风把她的头发吹起来,落在墓前的碑刻上——那上面刻着“慈母爱子”四个小字。预约从来不是麻烦事,是我们给这份怀念加的一点“郑重”:提前规划好时间,不用慌慌张张赶流程,才能好好坐下来,跟亲人说说话,讲讲最近的日子——比如孩子考试进步了,比如楼下的槐树又开了花,…你很想他。
现在陵园的预约系统越来越完善,可不变的,是人们对亲人的心意。就像张阿姨说的:“约个时间,就跟跟老伴有个‘约会’似的——我提前准备好他爱吃的蜜三刀,提前查好天气,提前约好名额,这样见面的时候,才能安安心心的,不慌不乱。”
说到底,预约不是约束,是成全——成全我们对亲人的每一份认真,成全每一次“见面”的仪式感。下次去太子峪陵园,不妨提前三天打开公众号,填好信息,截好预约码——毕竟,最珍贵的怀念,从来都值得我们“多花点心思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