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的北京街头,槐树影里还裹着些凉意,张阿姨攥着刚买的白菊站在东直门公交站台上,眼角时不时瞟一眼手机——昨天特意查的中华永久陵园班车时间,生怕把6:30的首班车记错了。旁边的大爷拎着一袋子叠好的烧纸,凑过来问:“姑娘,这趟车是不是去陵园的?我上次坐还是去年中秋,忘了时间差点误了。”张阿姨赶紧点头,指了指站牌上贴着的“中华永久陵园专线”标识:“叔,我也常坐,首班就是6:30,咱们再等五分钟。

中华永久陵园的班车像一根系着牵挂的线,把市区里散落的想念稳稳接住。目前主要有三条固定线路,从三个交通枢纽发车:东直门枢纽站的首班车是早6:30,末班车下午15:30,每隔一小时一班;西直门站晚半小时,首班7:00,末班16:00;四惠枢纽站的车卡在中间,6:45发车,15:45返程,全程大概1小时20分钟。常坐这趟车的人都知道,车身上喷着淡绿色的“生命纪念专线”字样,远远就能认出来——像是给要去看亲人的人,递了一把温温的钥匙。

中华永久陵园班车时间-1

车上的故事比时间表更暖。司机王师傅干了八年,认得八成常来的乘客:李大爷有糖尿病,总忘带眼镜,王师傅特意把发车时间抄了张大字报,压在驾驶座旁边的抽屉里,每次见李大爷来,就递过去;上个月清明,车刚开出西直门站,有个穿浅蓝裙子的姑娘突然哭起来,说“我忘了带妈妈最爱的桂花糕,她上次住院还说想吃”,王师傅没多问,打了转向灯绕到旁边的便利店,说“快去吧,就五分钟,大家等你”——全车人都没催,有人递了张纸巾,有人轻声说“我上次也忘带了,我妈肯定不怪”。那些没说出口的“想念”,就在这绕的小弯里,在递纸巾的手里,慢慢散成了温柔的风。

要提醒的是,每年清明、中元节、寒衣节这三个日子前后,班车会加开临时班次,有时候会提前15分钟发车,最好提前一天确认——陵园的咨询电话是010-xxxxxxx,或者关注“中华永久陵园服务号”公众号,里面有实时的班次调整通知,还能查站点位置。要是带了老人,建议提前15分钟到站点,找个靠窗的座位,路上能歇会儿;要是拿的东西多,司机师傅会帮忙搬上行李架,不用客气——他们说“都是给亲人带的,重的是心意,我们帮一把应该的”。

傍晚的班车往回开时,夕阳把车厢染成橘色。坐在后排的阿姨抱着空的祭品盒,盒底还留着点没撒完的米——那是给父亲带的“老家的新米”;旁边的小伙子攥着一小把松针,说是从陵园里奶奶的松树底下捡的,“我儿子说想闻闻奶奶种的树味儿”。车稳稳地驶在三环上,窗外的车水马龙里,每一盏灯都有等着的人,而这趟车,把“去看你”的心意送过去,把“我很好”的安心带回来。

张阿姨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,摸了摸包里的白菊——刚才在陵园里,她把花放在母亲的碑前,说了句“妈,我坐班车来的,没堵车”。风从车窗缝里钻进来,带着点松针的味儿,她笑了笑,掏出手机给女儿发消息:“班车很顺,你别担心,晚上我带碗你爱吃的炸酱面回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