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末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中华永久陵园的大门口。两尊石狮子蹲在台阶两侧,鬃毛上沾着几片银杏叶,倒不像别处的那样瞪眼咧嘴,反而像守了多年的老邻居,见人来就把耳朵耷拉一点,像在说“进来坐”。往里面走,主干道的银杏树冠连成拱廊,阳光漏下来在青石板上跳成碎金,保洁阿姨推着小推车经过,竹篓里装着刚捡的松针——她告诉我,这些松针要铺在墓道旁,下雨时不会滑,踩上去软乎乎的,像踩在故人们的旧棉鞋上。

陵园背靠军都山的余脉,山不高,像谁把绿色绒毯揉皱了铺在那里,山顶有片云总绕着,像有人举着块软棉棉的手帕怕山冷。前面的“安澜湖”是天然泉水汇的,湖边种了垂柳,夏天柳枝垂到水面,能钓起一串碎银。小周蹲在湖边摸了摸水说:“这湖里有鱼,都是附近居民放的,上次有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小金鱼放进去,说给爷爷作伴——你看那朵睡莲下面,肯定有鱼在吐泡泡。”她是陵园的客户经理,说话时总带着股热乎气,像邻居家的小丫头。

说到价格,小周搬来藤椅让我坐,从包里掏出本皱巴巴的便签——不是印刷精美的价目表,是她自己用钢笔写的,“树葬”后面画了小松树,“花葬”后面画了二月兰,像小学生的笔记本。“生态葬区最受欢迎,”她用指尖点了点“树葬”那行,“把骨灰埋在松树下,墓碑是块刻了名字的青石板,藏在草里,只要3万;花葬是把骨灰和花种混在一起,春天能开出满坡紫星星似的二月兰,要5万。这俩都含20年维护费,之后每年50块,够我们帮着浇花修树,保证故人们的‘家’干干净净。”

中华永久陵园价格表-1

“传统立碑区就看需求啦,”她翻页指了指便签上的莲花涂鸦,“中等汉白玉墓碑刻莲花,在向阳坡能晒到第一缕太阳,15万;花岗岩的更耐用,刻字用鎏金不会褪色,比如你说奶奶喜欢的‘寿’字,能亮一辈子,18万。高端定制比如雕老房子、刻诗句,可能到30万以上,但都是一口价——我们老板说,跟故人算账丧良心。”

跟着小周往立碑区走,遇到对老夫妻蹲在墓碑前擦照片。老大爷戴老花镜,擦一下就说:“老太婆,玻璃擦亮了,你能看清外面的银杏叶。”旁边工作人员递干布:“张叔别蹲太久,地上凉。”张叔笑着接:“没事,上次你们买的菊花她可喜欢,说比菜市场新鲜。”小周悄悄说,张叔儿子在国外,每次来都是工作人员帮着打扫,还会提前买好他爱吃的豆浆油条装保温桶里带过来。

中华永久陵园价格表-2

“还有接送车,”她指门口中巴,“提前一天打电话,市区哪都免费接。上次有阿姨行动不便,司机师傅背她从5楼下来,后背全湿了,阿姨说‘我儿子都没背过我’。”她摸了摸胸口的工作牌,“我们老板以前做慈善,说陵园是积德的——你看那片松树林,都是他去年种的,说给故人们挡挡风。”

离开时夕阳把陵园染成暖橙色,我捡了片银杏叶夹笔记本里。小周送我到门口:“想再来随时打电话,我帮你留着银杏树下的位置——你说奶奶喜欢吃银杏果,去年我捡了些晒成干,放在她墓前,风一吹香得很。”风里又飘来桂香,这次我闻出了奶奶的味道——她总把桂花装布包里塞我枕头下,说能睡得香。

中华永久陵园价格表-3

其实选墓哪是选块石头?是选个能装下回忆的地方。中华永久的价格表上,每个数字都裹着松针的暖、湖水的软、工作人员的热乎气。就像小周说